话题视域下指类句的指称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炳章(1967—),男,山东诸城人,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义学和语用学;高薇(1986—),女,山东济宁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原文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指类句具有否定敏感性、时态敏感性、概念内容不确定性以及谓词属性敏感性等特征。分析指类句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结构有利于澄清这些问题。指类句从逻辑上可以分析为假言命题,其主语是概念词,充当假言条件句的谓词。从句法上看,指类句的主语是指示语,由其述谓部分的逻辑主词提升而来。所以指类句是一种话题结构,可以用认知参照点理论来解释其意义。指类词指称的对象是在识解过程中通过搭建心理路径确定的。这一过程具有区别性和选择性,因此指类句呈现出上述特点。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字号:

      指类句是光杆名词做主语、一般现在时的简单句,其内容一般是事物的规律。(吴炳章,2010)所谓光杆名词,就是没有修饰性成分、指称实体事物的名词,如“科学家”“儿童”“金属”等,但不包括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如“仁慈”“北京”等。英文中的光杆名词指没有修饰性成分或者只有限定类成分、指称实体对象的名词组(nominal phrase),如cat(s),the/a cat,metal等。例如:

      (1)水无色透明。

      (2)熊猫吃竹子。

      (3)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4)Metals expand when heated.

      (5)A zebra has black and white stripes.

      (6)The lion preys on antelopes.

      上述句子中的主语都是光杆名词。名词指称研究总是涉及到有定/无定、特指/泛指、内涵/外延等概念。其中,第一对是句法概念,第二对是语义概念,第三对是逻辑概念。由于名词的“有定性”是涉及句法和语义接口的概念,特指和泛指则是涉及语义和语用的概念,逻辑上的内涵和外延本身就和语义须臾不离,因此,研究光杆名词的指称问题必定涉及到上述诸领域。本文以指类句为起点考察光杆名词的指称问题。下文首先概述这一句式的相关研究,然后简要分析指类句的特征,接下来讨论指类句的内部逻辑,并且从语言层面对指类句的话题结构特征进行论证,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上述研究加以概括、总结并简要回答有关问题。

      1.相关研究

      以指类句为基础研究光杆名词的指称问题主要围绕光杆名词的指称属性展开。核心是光杆名词指称的究竟是属性,还是个体的集合。前者是内涵性研究,后者是外延性研究。有人主张汉语中的光杆名词具有内涵性,这一点可以利用周延性副词“都”来诊断。例如:

      (7)a.科学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b.*科学家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8)a.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b.*儿童都是祖国的花朵。

      (9)a.人贵有自知之明。

      b.*人都贵有自知之明。

      (张谊生,2004:115;句前的*表示可接受度差)

      (7b)、(8b)和(9b)都不符合语言直觉。按照张谊生(2004)的解释,上述各句之所以不能用“都”量化,是因为其中的“科学家”“儿童”和“人”都是泛称性概念,这些词指的不是实际存在的个体,而是一个抽象的、同质的、单一的类别,故不需要、也不能从数量上进行全称量化。也就是说,光杆名词的指称具有内涵性,而范围限定副词“都”具有外延性,二者语义不相容。

      逻辑学家们关注光杆名词的外延特性。他们认为,如果光杆名词指称的是内涵属性,那么所有具有这一属性的实体都可以满足类似(1)—(6)句子的语义内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容忍例外现象。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0)a.Birds fly.

      b.Birds fly; penguins are birds,but they cannot fly.

      鉴于上述问题,逻辑语义学家们认为应该对指类句予以外延性解读。他们认为,光杆名词指称的是一个包含例外的集体。那么,指类句是如何做到“容忍例外情形”的呢?吴炳章(2010)做了初步概括,此处不再赘言。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语用学维度研究这一现象。徐盛桓(2010)和吴炳章(2010)分别从知识结构和语用推理的方向探讨了指类句容忍例外的问题。吴炳章、张德玉(2012)指出,自然语言运用中的修辞学属性使得指类句具有全称量化的语用功能,这都是由此类句式的元语用学基础决定的。吴炳章、魏秀丽(2012)分析了指类句的信息结构,认为指类句的指称是在话题制约下语用充实的过程。这些研究只是部分地解决了指类句的指称问题,还需要深化。

      2.指类词指称的相关问题

      2.1 语义的否定敏感性

      光杆名词做主语构成的句式具有可以满足其思想内容的真值条件,也就是说,此类句子表达了真命题。例外情形不具有证伪该命题的力量。换言之,肯定语气的句式对否定不敏感,正因为如此,(10)才是可以接受的说法。但是,否定指类句并不能导致一个可以接受的自然语句,虽然逻辑上该句也是可以满足的。例如:

      (11)a.鸟会飞,但是企鹅不会飞。

      b.*鸟不会飞,例如企鹅。

      (11a)是个正常自然语句,任何语言共同体都可以接受;相比之下,尽管企鹅的确不会飞,但是人们大都会认为(11b)是个假命题。原因是“企鹅”只是“鸟”极小的部分,不足以支持“鸟不会飞”这个语句,但是“鸡下蛋”中的“鸡”只占25%的比例,为什么我们依然可以接受这个说法呢?

      2.2 语义内容的时态敏感性

      指类句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般时态的陈述句,对时态因素敏感程度不一,改变其时态或者体貌特征往往会对其意义产生影响。(吴炳章,2010)例如:

      (12)a.Birds flew.

      b.Birds are flying.

      c.Birds fly in the sky/over the groove/into the cloud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