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视角:批判语言测试 何莲珍/吕洲洋 作为审视语言测试的多种视角之一,批判语言测试理论的提出,敦促语言测试界将研究重点从语言测试的心理计量学、统计学范畴向社会学范畴延伸,象征着传统语言测试研究范式向批判理论范式的转变。批判语言测试理论不再单纯研究测试本身及测试的技术话语,而是转向对测试的社会话语的关注,为语言测试的社会维度研究提出了批判性视野,对测试中渗透的权力关系深入挖掘剖析,倡导规避大规模测试带来的高风险,减少测试结果的误用及滥用,对公平、合理地利用已具备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回归测试设计开发者的初衷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从本文的上述归纳中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有限。首先,语言测试的主要研究问题决定了其作为应用语言学较为独立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相对疏远;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翔实的理论与操作性较强的框架支撑,将语言测试视为一种社会、政治实践的研究难以开展;最后,语言测试研究者对社会学、批判理论等了解有限,导致批判视角仍处于非主流地位。虽然困难重重,但语言测试的跨学科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思考如何借鉴和发展批判语言测试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语言测试研究与实践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64~173 话语标记语体对比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阚明刚/侯敏 从大规模语体语料库中提取规定的全部话语标记并进行多方位的对比,用以探索汉语教学中话语标记的教学规律是本研究的目标。研究中首先选取语料并过滤,构建了两个规模都是5600万字次的语体语料库,然后从库中提取了全部规定的话语标记及其全部实例同时进行功能标注,统计数据后形成话语标记种类库;在数据基础上,对两种语体用话语标记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不仅为话语标记的教学提供了参考范围,还指明了教学要遵循的次序内容、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选择话语标记来适应语体的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与理解话语标记的能力,同时还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语境下的材料。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6.32~39 融入大生态:问题驱动的中国修辞学科观察及发展思路 在学科渗融的学术背景下,原本有着多重理论资源的修辞学学术空间,不宜自我收窄。走出学术“生产一消费”的自给自足模式,融入学科大生态,是修辞学研究介入社会的更宽广的舞台。修辞学研究融入大生态,在不同层级的生态系统中,存在不同的问题: 在超同行层级的生态系统中,修辞学科融入其间的通道已经打开,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小同行太在乎“学科”概念,处于多看少动或少看不动的状态。这涉及学术体制问题,但是学科建设不能坐等学术体制改变。在同样的学术体制下,不同的学术理念和执行力往往有不同的学术选择,并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大同行层级的生态系统中,修辞学科融入其间的意识已经有了(虽然伴随着争议),问题是小同行如何在吸纳大同行学术智慧的同时不迷失自己?大同行如何考虑修辞学在本文对照表中所呈现的不同“血统”?这些可以探讨,更需要可操作——不是希望修辞学作为语言学学术特区的政策优惠,而是向中国学术体制讨要对于学科特点的尊重。毕竟修辞学在语言学科注册而又游离于语言学的学科结构,是修辞学的损失,也是语言学的损失。虽然修辞学缺席的语言学科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学科目录中的在册成员缺席,是否成为语言学科和谐健康发展的“短板”?而这个“短板”,可以在大生态系统中做出良性调整。 一旦做出了良性调整,修辞学科向相关学科开放,相关学科向修辞学科走来,不同层级的学术同体共同开发,共同培育生长点。这正是广义修辞观主张修辞学研究融入大生态的目标期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