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是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特别是Li & Thompson(1976)从语言类型学的高度提出汉语是一种话题优先型语言后,汉语学界对话题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汉语中的话题通常可以采用移位至句首和添加话题标记等显性句法手段进行标识①。方梅(1994)指出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有标识话题的作用。例如: (1)刚才那个人
![](/jpg/H1/2014/H1Y1199.jpg)
从来就没有用心过,不然成绩不会这么差。 (2)昨天
![](/jpg/H1/2014/H1Y1199.jpg)
永定门外有人丢了个钱包。 (3)咱们的人
![](/jpg/H1/2014/H1Y1200.jpg)
从早到晚都不闲着。 例句中的句中语气词(提顿词)“啊”、“吧”都有标识句首话题的作用,持相同看法的还有胡明扬(1981)、张伯江、方梅(1996:37)、徐烈炯、刘丹青(1998:77)、刘丹青(2005、2008:251)、屈承熹(2008)、强星娜(2010)等,虽然各家表述并不相同,但是对句中的语气词作为后置性话题标记标识话题都持赞成态度。 胡裕树(1981:321)指出,介词“关于”可以出现在句首,其主要作用是引出话题成分。陆俭明(1986)、屈承熹(2005:123)、陈昌来(2002)、聂仁发(2007)都有相似的看法。将句首的某些介词看做话题标记表述最明确的是陈昌来(2002:227),他明确指出“介词有话题的标记功能,像‘对、对于、关于’等介词就是典型的话题标记介词,经常介引话题的介词主要是容事介词‘对、对于’,以及关事介词‘对于、至于、就、就说’等等”。例如: (4)
![](/jpg/H1/2014/H1Y1201.jpg)
孩子们的出路,家长们心里已经有数了。 (5)
![](/jpg/H1/2014/H1Y1202.jpg)
人品,小王确实是上上之选。 (6)仅
![](/jpg/H1/2014/H1Y1203.jpg)
意义上看,这两次会议有可比性。 刘丹青(2008)则指出,虽然有些前加性的成分可以引出话题成分,具有引出话题的作用,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实词性或其他虚词的性质,还不是典型的前加性话题标记。例句中引出话题的成分是介词,不是典型的话题标记。 通过对大量口语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的“就”在口语中是典型的前加性话题标记,具有引出话题的作用;作为话题标记的“就”由介词“就”虚化而来,但已经失去了介词的主要功能,与介词表现出一系列的句法差异。本文着重研究典型的前加性话题标记“就”,揭示它的主要语法特点及与介词的差异。 2.“就”具有引入话题的功能 Gasde(1999)提出话题可以分为关涉型话题和框架设置型话题两种不同类型的话题,关涉型话题来自小句论元结构内部,通过移位形成表层形式,关涉话题总能在其后的述题中找到与之同指的复指成分或空位(语迹);框架设置型话题与汉语式话题相似,主要是为后面的述题提供一个时间、空间或个体等方面的话题框架,表明后面述题所陈述的事物或命题在该话题所设置的框架内有效。 现代汉语中的“就”常出现在句首,具有引入话题和标记话题的功能,引入的话题从类型上看可以是关涉型话题,也可以是框架设置型话题;从语义上看,引入的话题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和受事,也可以是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2.1 “就”引导框架设置型话题 “就”作为话题标记可以引导框架设置型话题,为述题提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话题框架,限定动作的有效范围。 2.1.1 “就”引导时间成分充当框架设置型话题 时间成分通常在句子中限定动作发生的时间,时间成分做话题通常是框架设置型话题,表示述题所陈述的内容在话题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时间话题在口语中可以用话题标记“就”引导,“就”引导的时间话题可以是时间点,也可以是时间段。例如: (7)就日本要投降的时候儿,北京城也穷得不得了,老百姓都快饿死了。 (8)就面临毕业的时候,关于这个毕业的选择,哈,这个职业,报考这志愿。 (9)就过去,对这事,也很少注意这些事儿,反正吃饱就得。 (10)就这段时间吧,基本上是天天加班。 例句中的时间话题成分都用“就”引导,对述题中所陈述的内容在时间层面上提出限制,述题陈述的内容在时间性话题的框架下有效。其中,“日本要投降的时候”、“面临毕业的时候”是典型的时间点做话题,而“过去”、“这段时间”则是典型的时间段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