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新一年的《美国新闻业现状报告》,报告指出在传统的新闻机构持续缩减的同时,社区新闻网站正在成为市民们一个越来越关键的新闻来源。皮尤新近的调查发现,至少24%的互联网用户在一个月内有过数次浏览本地社区新闻网站的行为。事实上,在美国新闻业的整体版图中,社区媒介和社区新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性支撑因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经济收入上都是新闻业的一个可观的基石。我国目前正在经历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程,已有的传播制度、传播形态和传播内容都有较高的同质化趋势,对于以社区为基础的新闻生产及其影响还缺乏充分的认知;而且,在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社区新闻本身也在经历着嬗变。了解其理念的更新和模式的再造,有利于给处在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业提供一种参照。 一、社区参与驱动的新闻转型 媒介与社区的互动关系是一个较为悠久的研究主题,社区媒介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传播地方化的、贴近居民需求的新闻,促进社区居民的沟通、认同乃至协作。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的《传媒类型:改变社区黏合纽带》认为,社会成员作为社区最重要的要素,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不取决于财富或特定的文化背景,而主要取决于有没有更好的社区新闻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机制。这项围绕社区传播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而开展的大型实证研究,主要说明社区传播对形成社区共同价值、增强归属感凝聚力的作用。“归属感产生于当社区具有‘居民点趣闻轶事/故事讲述’结构时,通过这样的‘居民点趣闻轶事/故事讲述’结构,居民、当地传媒与社区组织相互激励,从而聚焦于共享的居民点事务。”[1]对于中国社会的特定情境来讲,社区新闻之所以重要还有几个方面推动的因素。 第一,传统新闻机构转型刺激了对新利基市场的挖掘。近年来媒体市场日益碎片化,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收入都出现了向新媒体的分流,盈利方面的焦虑导致各种新的媒体试水行为不断推出。除了财经资讯、娱乐资讯等较为成熟的利基市场外,一些以往的“长尾”市场也进入媒体的考虑之中。国内的社区报实验中,有相当部分是出于探索和占领新市场的动机。社区报的发展可能带来一个更为密集和精细的传播网络,为广告的有效覆盖提供新的可能。 第二,市民的信息需求未能被现有传媒体系很好地满足。目前的传播体系中有两个基点:一是以党报、行业报、主流新闻节目为主的侧重官方新闻的媒介,二是以都市报和民生节目为主的侧重生活资讯的媒介。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态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是除了需要了解国际政经变局和国内大事要闻以外,还需要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决策支持和便利的信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对饮食、上学、理财、交通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程度和更新速度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这一点看,官方新闻解决了宏内容,对微内容照顾不到;民生新闻解决了贴近性,但是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居住分异的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不同,微观利益关切也不同。社区新闻受众不同于传统大报,他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关注,对于自家周边生活信息的要求,以及对于邻里氛围的一种体验和对于社区当中他们个人意见的表达”都构成了社区新闻存在的价值。[2] 第三,社会管理创新也需要新的社区沟通机制。随着城市社区在中国的兴起,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城市居民从原有的“单位人”转变成“社区人”,他们需要在原有的单位联系消减的条件下重新建立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重建,需要建立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同时社会管理的重心也逐渐下移,街道和居委会除了上传下达政府的政策外,还肩负着协助居民进行社区自治、社区协商、社区事务处理的角色,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商机制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社区新闻是对社区事务的报道,也是对社区利益的关注,在WEB2.0的背景下,社区新闻网站是一种居民参与生产、分享和使用的自媒体形态,也是居民自治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 二、从社区报到超本地新闻:参与式新闻生产 美国全国报业协会(National Newspaper Association)把社区报定义为“旨在通过提供新闻和资讯的方式服务并建设本地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社区纽带的报纸”。[3]社区报是服务地方居民生活的最直接的媒介形态,在城郊和一些卫星城镇,社区报发挥了大报所不能达到的毛细血管的作用,如在美国纽约的社区报《斯塔藤岛前进报》服务于相对独立、封闭的一个地理区域,岛上居民可以从该报获得大量其他报纸所不能提供的本地信息。斯塔藤岛有82%的成人阅读该报,90%的家庭订阅该报,因而该报广告量也很大。 但是从国内社区报的实践来看,还有一些结构性的障碍,导致其现在发展受阻。首先是制度上的准入门槛太高。办报须取得新闻出版部门的批准,目前仅有《新民晚报社区版》等少数社区报取得了政府部门的许可,民间力量投资兴办的社区报实践处于较大的政策风险之中;其次是新闻生产缺乏足够的规模。社区报在报业集团中是实验品种,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欠缺,无法充分满足社区居民信息需求,而街道主办的社区报多由行政宣传人员制作,出版周期普遍较长,内容配置较为凌乱;再次是新闻理念和模式沿袭传统媒体的运作逻辑,由媒体人员进行内容生产、编辑,对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对接不够,也即把基于大众的传播模式套用在基于社区沟通和社区发展的新闻类别上,对社区新闻的特质没有很好的把握。 正是因为社区报的传统形制与现在居民的信息化生活开始有了节奏上的落差,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具参与性、更符合社区新闻特质的超本地化新闻(hyper-local news)开始涌现。简言之,超本地化新闻是运用WEB2.0的互动技术,向社区居民开放信息生产平台,采集和分享社区层面新闻及资讯的一种新闻运作样式。为了区别于以往落脚点在城市和区域的地方新闻(local news),这种关注更为微观的地理单元的新闻被称为超本地新闻(hyper-local news)。其核心理念是把“人人为人人”和“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of the people”的自媒体精神应用到社区新闻领域,聚合及呈现居民自发采集的本地生活动态资讯,引导和激发居民们对社区生活的关心,协助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协商,最终培育出知情的、富有参与精神的社区居民。超本地新闻兼顾了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区新闻的本质诉求,而且充分利用用户自制内容(UGC)节省运作成本,被认为是未来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