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末代徽商的回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采访时间:2011年12月18日

      采访地点:方念裕家中(浙江兰溪市黄龙洞36-1-404室)

      被采访人:方念裕

      采访整理者:胡晓飞,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副教授

      方念裕,安徽歙县人,1925年出生,21岁子承父业来兰溪水门恒大有布号经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恒大有发记布号经理,尔后出任祝裕隆布号副经理和公私合营庆安布店经理、兰溪县棉布同业公会副主任,1978年后担任金华市政协委员和兰溪市政协委员、兰溪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为弘扬徽商精神与文化抢救史料,1984年起先后编著《兰溪文史资料·工商史料专辑》、《兰溪市商业志》、《兰溪商会百年·兰溪工商联志》、《兰溪徽商人文志》等。

      我的家乡在徽州府歙县西乡瑶村。瑶村是一个小村庄,全村只有四五十户人家。据说这个村庄最先入住的村民是姓詹的,叫詹村。我小时在这个村子里长大,记得还有一排断墙残壁,大家叫它为詹家巷,后来姓姚的村民入住,姓詹的逐渐没落消亡,于是改叫姚村。有一个传说,詹音砖,姚音窑,说是窑(烧砖瓦的窑)把砖烧毁了。

      至于我们方姓在宋朝时迁居姚村,方姓在姚村逐步壮大,民国时改姚村为瑶村。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以后,太平天国战乱,清军与太平军拉锯于徽州地域,其势使徽人不得不为避战乱而求食四方。在这个时期,有大量徽州人群纷纷来兰溪谋生避难,形成历史上的一次高潮。我的祖父方佩章(1835-1896年)值弱冠之年,便从瑶村随乡亲到浙江兰溪谋生,在徽州同乡、洪姓桂林人开设的益大布店为学徒,后升任布房掌柜(又称布房先生),负责收购土布。①祖父方佩章来兰溪从商后,30岁始回乡娶妻生子,有二子:我父为长子方泽春,我叔为次子方庶咸。祖父自幼家贫,家中只有薄田三亩,但为人道德极好,我听父亲说祖父一生不欠人债,也不欠人情,平平淡淡、规规矩矩一生,逝世时所存积蓄用于丧葬费用,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我的父亲方泽春(1869-1951年)15岁由祖父带来兰溪,荐入徽州歙县郑村人郑友峰开设的郑三阳布店为学徒,拜鲍鼎臣为师。②鲍告老回乡后,我父亲继任郑三阳布店经理一直至兰溪沦陷。父亲在25岁左右回乡娶亲汪氏,生我大哥、大姐及二姐,二姐后来嫁给郑三阳老板之子郑绍祖。50岁时元配汪氏逝世,后来在兰溪娶我母亲王珠香,生我姐方月如和我二人。母亲为兰溪西乡畈口村人,我9岁丧母,以后父亲又娶我姨母王清香,生我弟方念祀。

      再说我的叔父方庶咸,从小读书聪明,深得父母喜爱,也得兄长的器重。祖父与父亲在兰溪从商,支持他读书考取功名,18岁即中秀才,后因科举制度变革,一生无所成就,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陶行知的启蒙老师,没有方庶咸爱才之心,二度登门,不可能有后来的教育大家陶行知。③方庶咸生一子,名方以周,1911年11岁即由伯父方泽春带来三阳布店为最年幼的学徒。方以周不幸英年早逝,时年45岁。

      我的长兄方念祖,号肇元(1892-1955年)早年也在三阳布店为学徒,因聪明好学又拜时任兰溪中医学校教导主任、名医张山雷为师,业余学习中医,曾在兰溪水门小巷1号挂牌行医,颇著声名。方肇元在三阳布店满师以后,离开三阳布店,曾与上海华南化学工业社投资合作,在兰溪水门园石洞创设上海华南化学工业社兰溪发行所,销售化妆用品,为当年兰溪经营化妆用品行业的开拓者。

      我父亲方泽春则与祖父不同,先后投资、理财,与友人参股在兰溪城区开设了恒大有京广百货绸缎棉布庄、永兴和山地货行、天泰南货店、宝成银楼、同仁泰参行等店铺,在家乡瑶村购置田地二百余亩,造房屋两幢,又资助我叔也购置了三四十亩田地。父亲乡土观念极重,要叶落归根,因此不在兰溪购置房屋田地。由于徽人传统道德兄弟义重,我们祖上父亲与叔父各自独立,也没有分家,祖父遗下的三亩田及旧宅均由叔父经管使用,我父亲不过问。

      旧时徽商在经营管理上自有其特色。在郑三阳或我父亲投资的店铺如恒大有、天泰等店,当年伙计的聘用是没有今天所说的长期工和临时工的,职工来店就是长期打算,没有什么临时工的称谓,兰溪徽帮开设的店铺职工除炊事员(过去叫伙头)外都为徽州同乡,炊事员一般均是义乌人,不聘用本地人,原因其一是徽帮人士比较重同乡义重;其二是徽籍职工没有身边的家属,因此没有走工④,能专心在店服务。那时一般职员是不可以带家属在身边的,即便高级职员一般也不带家属,比如我父亲在兰溪再娶(继配)我的母亲,在我两岁时就让我母亲带我去原籍徽州歙县瑶村生活、读小学。在我9岁时因我母亲患病在徽州无法医治,父亲才把我母亲、我姐及我三人接来兰溪,其实此时他已是身缠万贯的富翁,仍为郑三阳当经理,以身作则不带眷属。

      店家每年正月初六财神日“讲生意”(讲生意的日子是财神日)。这天店内员工逐个走到账房,由经理(过去叫阿大或经手)主持,对每一个员工一年中的优缺点一一指出给予赞许或批评。对不再留用的员工,则用好言相向,说今年店小难容另请高就,就是辞退你了。被辞退的人,无路可走,则请商界有面子的人给“打圆场”(讲好话),记得当年正月就有不少乡亲被店方辞退来请托我父亲给他们“打圆场”。每年正月初六“讲生意”也是旧时店主的经营手段和管教员工的方法。有些比较顽劣的人,头一次被辞退,经人“打圆场”仍继续工作了,但第二次、第三次没法给打圆场了,只有回徽州老家种地,这样的人被家乡人称为“茴香萝卜干”(谐言“回乡”、“落魄”),被人看不起,家人也抬不起头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