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语印论汉代人们追求财富的形态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光田,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人们渴望拥有财富的思想是与生俱来的,追求的形态也是复杂多样的,这些内容不但屡见于传世典籍,而且在地下出土文献和古代实物资料中也有充分的反映。汉代吉语印中所蕴含的人们追求财富的思想内容不但可以同传世文献相吻合,而且也可以同出土文献以及实物资料相互印证。通过系统的整理和讨论我们发现,当时人们渴望拥有和致力于追求财富的心理,一方面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另一方面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2x(2014)01-0014-07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使自己生活得富足显贵。诚如《史记·货殖列传》所云:“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可见,追求对财富的大量占有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主要动力。

      西汉王朝建立初期,经过连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到了“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①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西汉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等与民休息的政策,以恢复经济,安定民生。到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士、农、工、商等社会各阶层并存发展,各专其业,互不干扰,已经是“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得相干”②。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工商等“末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到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③的“重商”理论,对人们走上从事工商业活动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当时人们致力于追逐“财富”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这些复杂的形态不仅体现在传世典籍和考古资料中,而且在汉代吉语印中也有充分的反映。

      汉代吉语印同记录职官或姓名的官印、私印不同,其内容往往是体现人们追求美好愿望生活的语词,或是祈求自己能够发财致富,或是祈求生活得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等。作为反映历史史实重要载体的印章,所记录的内容比传世文献更加翔实可靠。当时,人们把带有吉祥寓意的语词刻于印章并随身佩带,其目的就是期望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在传世的历代印谱中就收录了不少体现人们祈求财富的汉代吉语印。

      但是过去学术界对汉代吉语印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字的释读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挖掘;经济史方面的学者在对汉代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时,大多依赖传世典籍所载,并没有涉及汉代吉语印的内容;或者吉语印只是作为传世文献的补充材料偶尔出现在学术论著之中。到目前为止,对汉代吉语印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予以挖掘和探讨的学术成果尚不多见。所以,对汉代吉语印的有关内容进行一番系统整理,并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全面讨论,可以为我们了解汉代人们追求财富的心理与形态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渴望拥有以牲畜或粮食等为代表的物质财富

      上古时期,庶人的财富,不以土地的多寡为标准,因为份地并非他们所私有,而且份地面积的大小有一定,不能成为财富多寡的标志。只有牲畜的多寡才成为衡量财富的尺度,这一点说明,牲畜在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一般等价物,取得了极为确定的财富形态。④也许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才使古人把牛等牲畜看成是财富的象征。所以,古人时常以牛这类牲畜表示“有”或“富有”。⑤正如《礼记·曲礼下》云:“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到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心中物质财富的含义得到巨大的扩展,不但以牛为代表的牲畜衡量人们财富多寡的象征,布帛和粮食等也成为人们渴望拥有的物质财富,吉语印中的“巨高万匹”、“巨宋万匹”,以及“万石”、“日入万石”等就是这种思想形态的体现。

      

      《石》136⑥ 巨高万匹

      

      《簠》67⑦巨宋万匹

      首先,“匹”是计量布帛的单位,《说文·匚部》云:“匹,四丈也。”《汉书·食货志》云:“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从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汉代纺织业非常发达,在京师设有东、西织室,政府派专官负责经营和管理,而且还兼营染炼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给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东织、西织。”据《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出巡朔方,封禅泰山,用以赏赐用的布帛达百万匹。同时,民间个体纺织业也很兴盛,农村均以纺织业为副业,《汉书·食货志》云:“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一月得四十五日”。《西京杂记》载,“巨鹿陈宝光妻善织蒲桃锦、散花绫,六十日成一匹,每匹价值万钱。”《汉书·游侠传》云:“明年,单于上书愿朝,河平四年正月,遂入朝,加赠锦绣缯帛二万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大量的纺织品,其中绝大多数是丝织品,有绢、纱、绮、锦、绣等,有的是整幅的丝织品,有的已加工成衣服、裙子、包袱、鞋袜等,数量巨大。⑧由此可见当时纺织业的发达程度之高。因此,上引两方印可以理解为高氏、宋氏家族非常富足,拥有千万匹的布帛。或者理解为高氏、宋氏渴望拥有千万匹的布帛。

      其次,“匹”也是计算牛马的单位。早在先秦时代,牛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随着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牛的养殖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中专门设有《厩苑律》,对牛的饲养管理与奖惩制度做了详细的规定:“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胪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酉(酒);……殿者,谇田啬夫,罚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减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笞)卅”等。《秦律杂抄》亦云:“牛大牝十,其六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西汉建立以后,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耕牛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铁论·刑德》云:“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田律》亦云:“诸马牛到所,皆毋敢穿穽,穿穽及置它机能害人、马牛者,虽未有杀伤也,耐为隶臣妾。杀伤马牛,与盗同法。”根据典籍所载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府对耕牛的饲养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牛是当时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