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芬利与古代经济史研究

作 者:
黄洋 

作者简介:
黄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最近三十余年,古希腊罗马经济史研究也许是希腊罗马史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用一位论者的话说:“古代经济学成了一个变化莫测的领域。”①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摩西·芬利在1973年出版的《古代经济》一书所带来的影响。该书无疑是20世纪出版的关于古希腊罗马社会经济史的最重要著作,也奠定了摩西·芬利作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古代社会经济史家的地位。1999年,在为纪念该书出版25周年发行的新版前言中,斯坦福大学古代史家扬·莫里斯评论道:“没有任何著作对古希腊罗马经济史的研究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②芬利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在于为理解古希腊罗马经济提供了决定性论断,尽管他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在于他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者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并左右了争论的问题意识,或者说,他的理论成为几乎所有争论的出发点。

      要完全理解芬利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对于古希腊罗马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史以及芬利的学术背景和路径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本文的目的在于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说明芬利对古代经济史研究以及整个古代史研究的突破性贡献,并且试图阐明芬利是通过怎样的学术路径取得这样的成就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论述部分基于国外学者大量的相关评论,但笔者对芬利《古代经济》的思想渊源的解读及其学术成就的看法和其他论者有所不同。笔者希望,这一点将随着本文的展开而变得明显。③

      相对而言,古希腊罗马经济史研究是个晚近开辟的学术领域。尽管德国著名古史学家奥古斯特·伯克早在1817年已出版过一部关于雅典公共经济的两卷本著作,④但作为一个领域的古希腊罗马经济史,实际上肇始于19世纪末期有关古代经济特征的争论。当时一些德国经济学家试图总结欧洲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特征,以便解释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演进的。1893年,经济学家卡尔·布歇尔出版了《国民经济的起源》一书,按进化的模式把人类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封闭的家庭经济”(Geschlossene Hauswirtschaft)、“城市经济”(Stadtwirtschaft)和“国民经济”(Volkswirtschaft),分别对应于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⑤在德国,布歇尔的影响显然很大,到1906年,他的这部著作已经出了第5版。但布歇尔关于古代经济的论断遭到古代史研究专家们的强烈批评,认为他从根本上低估了古希腊罗马经济的发展。其中的代表是著名古代史研究专家爱德华·迈耶,他在1895年发表近60页的长文批驳布歇尔的观点。⑥另一位古代史家尤里乌斯·贝洛赫也于1899年撰文讨论古代的“大工业”⑦,矛头显然是针对卡尔·布歇尔的。在这些古代史家看来,古代社会的市场、贸易已十分发达。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代希腊的工商业已开始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式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不断扩张,以市场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即已形成。古代社会的经济和近代社会已经没有根本性差别。迈耶毫不迟疑地得出结论说:“在希腊史上,(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就相当于近代欧洲的十四五世纪,而(公元前)5世纪则相当于16世纪。”⑧因此他们认为,一个“现代的”经济模式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在其最为拿手的希腊史领域,迈耶借助于当时欧洲时兴的经济概念如资本主义、市场和贸易等,着手建立了一个解释古代经济的“现代化”模式。

      1901年,布歇尔发表一篇题为《论希腊经济史》的长文,一一反驳了迈耶和贝洛赫的批评。⑨而在此前,当《国民经济与统计年鉴》杂志请他撰文回击迈耶时,他甚至不屑回击,在他看来,迈耶“几乎完全不理解经济的基本要素”⑩。即便如此,古代史家们的观点还是占了上风。这对于古希腊史的总体解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伴随着希腊经济的“现代化”模式,他们提出工商业奴隶主取代了旧有的以土地占有为基础的贵族集团。也因此,雅典民主政治被看成是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主导的民主政治。他们也许没有想到的是,在遥远的中国,他们的这一希腊史解释模式在很长时间里为人们深信不疑,主导了我国的古希腊史教学与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正是19世纪末德国这场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特征的激烈争论,开辟了古希腊罗马经济史这一研究领域。然而,它也因此一开始就将研究引入歧途。这在于争论的双方都从一个简单的设定前提出发,即将经济方式的发展看成是一个线性的发展模式,从而将问题简单化为两个极端的选择,分歧不过在于选取这一线性发展模式中的哪一点罢了。(11)后来的学者发现他们受到这种思维的左右,而不得不在这两个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所谓的“原始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主导了古代经济史研究。

      这样一来,古代希腊罗马经济史研究走入了死胡同,直到马克斯·韦伯提出新的问题,才有了转机。应当说明的是,韦伯以其社会学研究著称于世,但他的早期学术生涯是从古代史研究开始的。他的老师包括最伟大的罗马史家提奥多·蒙森和中世纪土地制度史的权威奥古斯都·迈曾(August Meitzen)。他撰写的博士论文是有关中世纪贸易制度的,而他所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是1891年问世的罗马农业史研究。(12)蒙森对此大加赞赏,专门写了一篇长达50页的书评。1896年,韦伯发表题为《古典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的就职讲座,其中,他显然已注意到布歇尔和迈耶的争论,并且看起来采取了一种调和的立场,一方面赞同布歇尔有关家庭经济的论断,一方面又认为在家庭经济或者说自然经济之上还存在贸易经济;但在根本上,他似乎更倾向于布歇尔的观点。(13)1909年,韦伯发表其在古代史领域的代表作《古代社会的农业状况》,对古代罗马(也包括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犹太)经济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提出古代经济和现代资本主义有着根本性不同。(14)概括起来说,韦伯此书和之前相关论著的基本论点在于,通过军事征服而获取包括战利品及奴隶劳动力在内的财富是罗马经济的重要方式,贵族阶级主要投身政治和军事活动,其社会等级观念妨碍他们从事以市场为中心的谋利活动。从本质上说,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是依靠由奴隶耕作的庄园提供经济支持的食利者。奴隶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古代社会的劳动力不具有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特征。在韦伯死后,他关于城市研究的专论于1921得以发表。该文对古代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中世纪的城市是“生产者城市”,城市的政治结构以生产和市场的管理为核心;而古典世界的城市则是“消费者城市”,它首要的功能是作为政治和军事中心,而非生产中心,主要依靠其政治权力优势从周围农村地区获取日常消费品。(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