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推动党建促进农村改革

——吉林省委常委坚持党建联系点制度

作 者:
祖萱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报讯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后,吉林省委常委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党建联系点制度。两年来,11名常委累计到点上调研79次,时间122天,每位常委平均每年到点上工作3次以上,最多的一年达5次。他们的行动不仅带动了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了联系点,而且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开展,取得显著效果。

      省委书记张德江首先以身作则。他选定的联系点长岭县三合堡村,是个老大难村。他先后4次到点上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经过一年多整顿,三合堡村由乱到治,由穷变富,人均收入从1600元增加到2395元,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还清了外债,还盖了新村部。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云坤,1996年先后3次利用节假日到点上活动。在他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草编厂、蚕场,发展规模养殖大户20多个,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多元。长春市委书记米凤君、省委组织部长吴广才、省委秘书长尹成杰、省委宣传部长吉炳轩等11名常委联系的村都发生明显变化,有8个村进入小康示范村和先进村党支部行列。

      吉林省委常委把抓联系点同指导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把握全省工作全局,同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转变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收到了一举数得的效果。

      由点看面,推动全局。省委在试点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全省913个乡镇党委全面开展了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理清发展思路、搞好乡镇机关和站所建设5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整顿,使农村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乡镇一级党委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农村各项工作出现了新气象。

      增强了各级党委管党意识,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了联系点。许多地市县委领导反映,这些年来,省委“一班人”这么重视农村党建工作,我们更不能松懈。全省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了党建联系点,这些点也多是当地的“老大难”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市、县党委常委会上有了位置。一些市、县定期开常委会专题汇报各自联系点变化情况和抓点体会,有的还组织党委“一班人”对联系点工作进行检查。全省上下出现了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常委分工负责抓,有关部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从1994年末到现在,省、市、县三级党委常委共建党建联系点769个,深入联系点6168人次,平均每人去8次,最多的去过30多次。

      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的转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贴近了。吉林省委常委把抓联系点的过程,当成向群众学习、与群众交朋友的过程,当成体察群众疾苦、增强群众观点的过程,当成树立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他们下点坚持做到:事先不打招呼,直接入村入户;轻车简从,不带随员,不让层层陪同;做到住农家、吃派饭;与农民群众、基层干部交朋友和不宣传个人。并且立下规矩:不改变面貌不换点。为帮助一些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两年来,11名常委共为贫困户捐款2万多元。联系点的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党好,干部好,社会主义制度好。”省委副书记、延边州委书记苏荣,去年连续5次到联系点工作。他说:“每去一次,看一次群众,和群众的心就贴近一分,身上的责任就增添一分。”

      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吉林省委常委通过抓党建联系点,了解了省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得怎样,问题出在哪里,采取的措施也更有针对性。1996年,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联系点工作时,发现省委提出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任务落实得不好,主要是县、乡两级领导抓得不实,便与有关部门研究,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产业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推出一批产业化发展快的典型,组织县乡领导同志对照典型找差距,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化发展步伐。省委副书记陈玉杰同志在抓联系点工作中,发现个别地方扶贫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结合得不紧,及时把有关部门的同志找到一起商量,确定了把贫困乡村都列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扶贫先从抓班子、抓队伍入手,包村部门和工作组要两项任务一起抓的工作思路,从而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