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党建推进中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旸(1980-),女,江苏东台人,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讲师;薛小荣(1977-),男,陕西安康人,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教授,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上海 200082

原文出处: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推进网络党建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创新之举。网络党建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必须认真规划好网络党建的顶层设计,寻求网络党建发展的突破口,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推进网络党建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4)01-0038-0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运用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党建工作的内涵和空间。可以说,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发展和健全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网络党建的深入发展,不仅在认识上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而且在行动上也是党的组织创新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当前网络党建实践中的顶层设计、突破口和行动策略三个突出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网络党建的推进有所裨益。

      一、关于网络党建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

      推进网络党建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创新之举。网络党建既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因此,推进网络党建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谋划,通盘考虑,进行顶层设计。网络党建的顶层设计,主要是指在关涉网络党建的整体格局、发展思路和角色定位等核心问题上进行积极探讨以达成初步共识,并以此作为推动网络党建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托。

      1.格局问题。党的建设是一个大格局,在这一个大格局中,现实党建和网络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两大组成部分。所谓网络党建,“是指在信息网络时代政党对自身价值和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通过对政党政治理念的更新、组织结构的重组,实现政党的价值重塑——政党内部关系的民主化和政党社会关系的民主化,提升政党在变动不定的新的社会的战略适应能力”[1]。因此,网络党建与现实党建的关系,不是一种单纯的衍生关系,即网络党建是现实党建在新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技术形态的反映。准确地说,网络党建与现实党建是一种相互依存、联动互生的关系。缺少了网络党建,现实党建就会失去党的建设的鲜活力量。而没有现实党建的支撑,网络党建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现实党建和网络党建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大格局。网络党建在党建大格局中的这种重要性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的条件下,党的建设对客观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一种积极反映。在网络虚拟空间已经形成,并且逐渐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现实党建已经无法有效覆盖这一虚拟空间,要求党建模式必须转型。在这种条件下,网络党建的提出和发展就成为党建格局调整的必然选择。

      2.思路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正确的思路,就没有正确的出路。关于网络党建的思路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树立一个根本观点:网络党建不是现实党建的技术形态反映,而是党建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将这一认识作为网络党建发展思路问题的核心观点,就是要表明:网络党建不是现实党建的翻版,网络党建需要新的组织形式、需要新的党建发展模式。现实党建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的组织原则,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而网络技术的分散性和无中心性对现实党建的这一组织结构具有一种消解作用。网络党建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网络党建是无法应对网络环境中层出不穷的问题的。因此,承认、适应和融入这一信息技术带来的政党政治的革命性变化,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未来发展之路。正如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所言:“第三次浪潮不仅仅是个技术和经济学的问题。它涉及道德、文化、观念,以及体制和政治结构——正如工业革命摧毁了先前的政治结构,或者使得这种政治结构丧失意义一样,知识革命——以及它所发动的第三次浪潮变迁——将对美国和许多国家产生同样的效果。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将生存下去,为我们的后代塑造未来。而那些拒绝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人则将被冲进历史的阴沟里。”[2]

      3.定位问题。准确的定位,是网络党建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定位的准确与否主要与两个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第一个因素是需求,需求决定定位。网络党建的定位必须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没有需求,网络党建就只能是孤芳自赏。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党建需求。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是一个新旧杂陈,不断突破创新的转型时期。在达到新的社会平衡之前,这一过渡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在传统的党的建设赖以依存的高度板结的社会结构逐渐消解,新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并且这种压力与挑战将会长期存在。因此,技术形态的革命性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党组织形式的转型与创新,网络党建的发展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二是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党建需求。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政党内部事务活动的技术手段更新,最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促进了党员主体价值的普遍觉醒以及对党内民主、社会民主的价值渴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正视和满足广大党内成员的政治民主追求,才能真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真正增强党的执政活力。因此,开展网络党建就成为提升党的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影响网络党建定位的第二个因素是特色,特色提升定位。网络是一个争夺眼球的虚拟空间,没有特色,就没有长远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动力。网络党建的定位,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从网络党建的总体定位来讲,网络党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网络空间的重要组织力量,它的定位应该是“凝聚党心、汇聚民气”。凝聚党心,是就党内群众而言,要在网络空间整合党的力量;汇聚民气,是就社会民众而言,要使网络党组织成为网络民众团结的旗帜。

      二、关于网络党建发展的工作突破口问题

      网络党建既具有信息时代政党建设的理论形态,更表现出强烈的实践理性。作为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的主动适应,从当前网络党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把建设党建网站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各级党委和相关部门的首要选择。其原因在于党建网站是开展网络党建的重要平台和主要形式。1994年4月16日,国内第一家以政治教育和思想交流为主的民办红色网站由清华大学学生自发创建。2000年7月1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创办了全国首家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建设的官办网站——“北京党建”,这是全国第一个组织工作专业网站。此后,各类党建网站的建设相继展开。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建成各类党建网站。仅以上海为例,截至2010年底,各区县、市属工作党委、工青妇层面的党建网站有30余个,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乡镇自己建立的党建网站数量更多[3]。但是,党建网站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预设作用呢?实际调查表明,党建网站的整体生存状态堪忧!集中反映在网民对党建网站的观感态度:不愿意与之接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两个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事实上,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已成为网络党建推进中的主要突破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