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3]06-0057-04 “自我净化”是执政党维持意识形态稳定的凝聚力和高效组织化水平的关键。二十世纪以来的部分国家兴衰历史说明,有效的“自我净化”是执政党自我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净化”,才使得一些强大政党组织起来的后发国家的脆弱政治结构在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中没有落败,没有向其他后发国家那样,陷入政治衰败的巨大惯性之中。其中马列主义政党在“自我净化”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从政治共同体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进程的角度,公允地指出共产主义政党在“自我净化”方面的表现出来的超强的适应能力和自主性。认为与之相比“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共产主义现代化国家都缺少强大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未能表现出任何真正的适应力。”①可是这一政治优势并未没有能在二战结束后持续保持下去,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事件中不少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由于改革失败,相继丧失政权。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如何继续保持和发展“自我净化”这一“特殊政治优势”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自我净化”列在新时期需要增强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之首,可见其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从“自我净化”的内涵与目标分析出发,阐述了“自我净化”的主要原则,并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的若干建议。 一、自主性与适应性:对于“自我净化”的重要分析视角 政党“自我净化”是维持意识形态稳定的凝聚力和高效组织化水平的关键。其中自主性与适应性是“自我净化”的两个重要的变量。一方面,政党在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确定中如果丧失了自主性,就会迷失了自我,就会成为完全从属或依附于特殊利益或个别社会群体的工具性组织,由此必然会缩小的自身的社会基础,限制其对于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另一方面,如果政党适应性下降,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过于脱离社会,无法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满足社会需求,负面政治压力也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党外势力坐大崛起,最终失去执政的地位。政党的“自我净化”必须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根据社会需求变动,主动解决组织内部的意识形态、组织队伍以及党的社会基础等各方面的不纯洁问题,实现自主性与适应性的统一。 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现代化的挑战和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化的要求下,大多数政党都会面临政党的意识形态号召力衰竭、制度化水平下降和道德约束力减弱等政党纯洁性下降的问题:首先,社会变革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会逐步受到社会多元思潮的侵蚀,导致政党组织成员和党的社会基础对于政党的认同和自愿服从程度难免有时会下降,具体表现就是权力体系内部和来自基层的离心和反叛事件出现频率上升,而政党与此相应的应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和能力却在下降。其次,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逐步转向“和平与发展”,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地位逐渐突出,挤压了原来政治生活的中心地位,导致那些原先以政治原则优先的政党,其自身的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水平有所降低,在市场经济的逐利性面前,包括党纪、国法在内的一般政治活动的规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破坏。具体表现就是有些政党的党内潜规则盛行,尤其是关于政党精英选拔和权力接替的程序和规则受到破坏,导致部分国家政党的党内小团体横行、党内人身依附关系日益严重。最后,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部分国家的腐败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严重化,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深深嵌入到一些政党肌体中,导致政党对于其高级干部以及普通党员的道德约束力日趋失控。②结果就是党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大大削弱了政党对于现实挑战做出有效反应能力。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政党必须依据环境的变化,主动地克服意识形态合法性、制度化水平和道德约束力的危机,防止陷入内卷化等政治衰败的陷阱。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和中国的政党中心主义体制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将“自我净化”作为自身的和重要的政治能力来对待,还具有更加丰富的政治内涵。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特殊要求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除了需要解决意识形态合法性、制度化水平和道德约束力的危机等政党净化的普遍问题之外,其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属性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要求,还要求其必须将密切自身与群众的关系作为党的纯洁性的重点内容。因为共产党在自己的纲领中明确提出,作为实现无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殊政治属性不仅使得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其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样也说明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性质纯洁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作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性质不可缺失的重要净化方面。从中国政党主义中心体制的特点来看,相对于其他政党而言,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在其政党净化中的作用格外突出。为了增强和保持政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大多数政党都比较重视政党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号召力、党内制度化水平以及党的道德约束力。但是从经验来看,多党竞争的体制中,一般只有竞选失败以后,处于在野地位的政党才会认真反思和处理这些导致竞选失败的党内问题。也就是说,在竞争性体制下,政党净化的动力主要是依靠外在的选举压力。内在地主动净化力量,相对而言作用较小。而对于中国这种“政党中心主义”③国家而言,由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长期稳定的执政地位与国家的稳定发展的内在一致的关系,导致一般不可能通过政党轮替来强制性地反思和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因此其净化的动力不可能主要来自于外在的强制力量,只能是主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净化”。 二、“自我净化”的主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规律要求,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客观需求。因此,不能封闭静态地看待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而应该将其置于整个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作为政党自主性与适应性战略能力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思考。当前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党的“自我净化”与社会氛围净化并不矛盾 如果说“自我净化”能力是决定执政党纯洁性建设成败的内在因素,那么社会氛围是执政党“自我净化”实践展开的重要现实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互为因果,而绝不是此消彼长。党的纯洁性建设必须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提高与社会净化氛围的营造并重。一方面从理论上看,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的建设不仅是党自身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党的纯洁性不仅要对全体党员而且要对整个中华民族负责,所以全体党员和中国国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实现党的纯洁性而努力。另一方面从现实中看,很难想象在社会氛围没有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党的自身纯洁性能够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当前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一些地区干群矛盾突出,尤其是作为政党净化重要对象的腐败问题形势已经相当严峻,腐败已经嵌入到了社会的很多方面,不正之风甚至已经构成了一些不正常的社会运行机制的一部分。单纯依靠政党的力量去治理这些问题是不够的。人民群众才是党的力量源泉。所以强调党内的自我净化能力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不矛盾。偏废其中任何一方,都会从整体上损害党的纯洁性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