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君武 湖南师大政治系

原文出处:
湖湘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大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其《神学大全》中。其论美感的只言片语在美学衰颓的中世纪可谓凤毛鳞角,它们涉及美感特性、美感根源、审美能力等方面。本文试作如下评析。

      

       一、美感特性

       阿奎那把视觉和听觉当作审美感觉,而把味觉和嗅觉当作非审美感觉,因为前二者关涉的是对美的认识、后二者关涉的是对益的欲望。最是关涉认识的感觉最贴近美,与心智最密切的感觉(即视觉和听觉)最为美所用;我们说美的景象和声音,但不说美的滋味和嗅气,〔因为味觉和嗅觉不追求对美的认识,而停留于对益的欲望。①

       他还通过区分类的东西和益的东西来强化对审美感觉和非审美感觉的区别。他认为,美者和益者尽管在实体上是一样的,但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因为美者相应于认识,作为纯粹形式起作用,就其本质而言,一见到它欲望就得沉寂;而益者相应于欲望,作为实质目的起作用,它仅能使欲望快乐。益者(thegood)和美者(the beautiful)在实体上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建立在单一的现实形式上;但是,它们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因为益者相应于欲望,作为一目的因起作用,而美者相应于认识,作为一形式因起作用。②美者与益者是一样的,但有特征差异;益是大家所欲求的东西,而就美的本质而言,在看见和认识它之际,欲望就被息止;美增加益的意义,益者是仅使欲求快乐的东西,美者是一经发觉就令人快乐的东西。③

       阿奎那反复强调的美或美者无关欲望,但涉认识、单凭形式一见就令人愉快,实际上就是审美感觉的最重要的特征:无关实利而令人愉悦,或非实利性和愉悦性的统一。他在这个观念上上承柏拉图,下启康德。他比柏拉图说得多,因为柏拉图只讲美不是益,无关效用,而未言及它何以如此(即它只涉认识,无关欲望),并且,柏拉图并未从根本上把美和益(有用、有利、有效)分开,只是认为益者不是美本身(但可以是美的表现),例如他所云法制的美、知识的美和心灵的美等其实都不是美,而是益或善(从实用的或道德的角度看令人愉快或满意);但他比康德说得少,因为康德不仅讲美不是益(或审美快感不是享乐快感),而且讲美不是善(或审美快感不是道德快感),另外,康德还第一个明确地表达了审美感受的基本特征:无关实利而令人愉悦,和无关目的只合乎目的。

       审美感觉和非审美感觉的差异源于审美感官和非审美感官的差异。自柏拉图以来,人们总认为:眼、耳是审美感官,相应的嗅觉、听觉是审美感觉,鼻、舌、身(或肤)是非审美感官,相应的视觉、味觉、触觉是非审美感觉。眼、耳可以成为审美感官,视觉、听觉可以成为审美感觉,这是公论共识,毋庸置疑。但是,鼻、舌、身(或肤)是否决不可能成为审美感官呢?嗅觉、味觉、触觉是否决不可能成为审美感觉呢?一些人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他们中有人(如赫尔德)认为手和触觉有时候(如在触摸雕塑作品时)也可以成为审美感官和审美感觉,有人(如某些花卉专家和香水专家)主张鼻子和嗅觉有时也是审美感官和审美感觉,还有人(主要是美食家们)甚至宣称他们的舌头和味觉就是审美感官和审美感觉。区分审美感官(或感觉)和非审美感官(或感觉)一直似明非明。它究竟是什么,从未被明晰地规定。

       它是感官不消灭对象吗?那么,除了眼、耳外,鼻、身(或肤)也符合要求,只有舌不合要求。如此,则根据什么将鼻、身(或肤)排除在审美感官之外呢?或谓鼻子吸入嗅气分子,使之逐渐减少,实际上是在消灭对象,只不过消灭的是对象的气味部分。但是,嗅气分子是自身挥发的,并非鼻子“抢”过来的,正如光波、声波是自身传播的,并非眼睛、耳朵“夺”过来的;嗅气逐渐消失是自然现象,并非鼻嗅之过,正如色彩、声音逐渐消失是自然现象,并非眼看、耳听之过。人类发明了录像、录音技术,故色彩、声音可以长期保持反复使用,而尚未发明录嗅技术,故嗅气不能保存再用。倘有朝一日出了录嗅机,那么嗅觉将同视觉、听觉一起成为不可或缺的审美感觉之一,就象人们现在接受电视节目或电影作品时不可能只听不看或只看不听一样。

       它是感官的发达程度吗?确实,眼、耳比较发达,它们能辨识各种音高、音强、音速、音时、音质和各种色彩、明暗、线条、形状、结构,人们可以借助它们欣赏或创作各种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而鼻、舌、身(或肤)相对而言,它们本身的适用范围要狭窄得多,人类语言对它们的相应刺激的区分也要简单得多(嗅觉不外乎香臭腥等,味觉无非是甜苦咸辣酸等,触觉无非滑糙柔硬冷暖燥湿等,皆屈指可数,不象视觉、听觉从若干个方面被区分为十几、几十甚至上百个种类、级别或式样),人们从未依靠鼻、舌、身(或肤)欣赏或创作过仅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即纯粹的嗅觉作品、味觉作品和触觉作品(雕塑不是纯粹的触觉作品,因为它主要甚或仅仅诉诸视觉,而不是触觉)。但是,这种情况除了说明人类因有了目睹耳闻之便利而严重忽视了对鼻嗅、舌、身触的专门培训和着意发展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假设有一种类似人类而没有眼耳的智能生物,那么它的主要感官将是鼻子和躯体,嗅觉和触觉将成为它的审美感觉。现实地说,如果承认那些既聋又盲的人还可能有审美感觉,那么它只能是嗅觉或触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感觉的全面发展)呼唤嗅觉艺术和触觉艺术的诞生。嗅觉和触觉也将进入审美感觉的行列,鼻子和躯体(特别是手)也将可以作为审美感官起作用。报载日本有一座幻想美术馆,除了利用各种光色效果调动人们的视觉外,还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创办者的意图是:充分调动观赏者的各种感觉,使他们尽可能全面、真切地感受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由此可见,有识之士已经逐步意识到,嗅觉、触觉能够并且应该在审美感受中起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