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审美观念的变革及其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西建,1955年生,获硕士学位,现为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审美观念变革是新时期以来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有,审美价值的更新,由伦理本位到多元取向;审美意识的转换;由艺术独尊到多元渗透;审美趣味的革命;由精神观照到生存实践。审美观念的这种变化,有利于大众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

       审美观念的变革与发展,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文化形态的兴起,为新时期审美观念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由此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审美观念变革的活跃景象。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一现象,有利于把握当代审美的基本走向,自觉地建设和培育一种新的大众审美文化形态。

      

       一、审美价值的更新:由伦理本位到多元取向

       新时期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首先发生于作为本体和审美基石的价值体系的动摇。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市场化趋向,美学历史上以伦理观念为核心的审美价值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中国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审美价值体系也正在失去往日的魅力。

       众所周知,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传统审美观念,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审美的功利目的,即提倡以“政教”为中心的美学观,重视审美活动中的道德教育和伦理教化作用,在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以政治教化作为审美判断的依据。这种功利主义的美学观,在传统文化史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一种被推崇的正统审美观念。所以说,以伦理道德为本体的审美观,已成为汉民族的审美传统,它直接培育和塑造了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造、人格完善曾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国人的潜意识和深层观念中,形成了一种牢固的道德认同感,以道德完善为美,以理性服从为美,美的涵义即道德完美的涵义。直至改革开放之前,在大众心目中,美还是一种抽象的道德符号与理性观念。

       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大转型,道德本位这一审美价值尺度已被多元化的审美价值取向所代替。人们心目中的审美观念则更多地与生命现象和生存本体直接联系,道德和理性本位被自然纯朴、刚健、优雅、真诚、真情、人格的完善与发展和大众化的、有个性的、形式美观的、内容充实的、感性的、有生气与活力的观念及其追求所代替。在对美的观念、理想、信仰及价值层面的理解认同中,道德中心的状态已开始改变,出现了多元化的审美价值取向。

       取向之一,重视新型审美关系的培育。新时期审美观念变化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对人类生活过程和生存状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审美与生活的同一,追求审美即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已成为当代大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当代人已经能够自觉地按照“美的尺度”,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审美关系,包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诸方面关系属性的优化、调整、改变和完善,它标志着人类关系范畴从质与量两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体现出新时期审美观念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意义。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由于审美观念的扩大与普及,美化自然、追求文化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已成为新时期人们的共识。人们不仅提出了“世界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赖于生存的土地”等主张,也创造了“美学地理学”、“美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从审美的价值尺度出发,研究山水、气候等自然美及自然景观的审美布局问题,研究动植物及生态美的自然保护问题,自觉地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从审美的角度看待和利用自然,创造新的自然美,已被纳入到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去考虑,是审美观念更新的标志;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新时期审美观念变化的显著标志是对人的生存环境的美化与完善,即通过不断建立各自具有独立完满性的审美文化体系和审美文化的空间景观,来形成完整的审美文化网络。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领域,不仅产生了象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与艺术美等不同审美文化形态,也创造出象文学美学、戏剧美学、电影美学、电视美学、工艺美学、旅游美学、生活美学等不同审美文化类型,同时也建立了完整而多样的社会审美文化体系,包括对不同的审美文化空间、审美文化场所、审美教育活动系统的完善与扩大。以上诸种审美文化活动空间及环境系统的建设与美化,把人们从贫乏的文化环境中解放出来,也促进了社会文化心态系统的丰富与完善;在人与人关系间,追求完美的人格,倡导正义,讲究情操,希望和谐融洽,维护真诚、仁义与善良,仍然是新时期最基本的审美崇尚。人们更看重依存、合作与交流,希望恢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友爱的关系,获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交流。从“希望工程”的实施,到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从“理解万岁”,到爱心、真诚与合作,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生存环境,已成为新时期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取向之二,审美消费成为价值更新的核心。当前,传统审美实践中那种充满激情、神圣崇拜及理性至上的心态已被感性的追求所取代。一方面是生活领域中审美消费现象和审美消费行为增长,它强烈地刺激了大众感性的审美文化欲求,也启动了审美文化发展的多种动力源,一种集群众性、新闻性、知识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感性消费文化形态,数年间就蔚为大观。审美消费趋向在生活领域的增长,把广大群众从长期呆板说教式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为人们创造和提供了一种更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文艺领域中审美消费现象的增长,也导致文艺发展的大众化和生活化趋势。通俗歌曲、摇滚音乐、广告艺术、人体摄影、时装表演、武侠传奇、言情小说、港台电视剧,已成为当代大众最喜爱和最感兴趣的艺术类型。艺术从过去那种特定的神圣之圈中走出来,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大众也直接同作家、作品进行交流对话,参与艺术生产,充当文艺作品最权威的鉴赏者和评判者,其审美消费中趣味欲求与价值认同意向,无可争议地决定着作品的命运与价值。审美消费行为的增长,不仅产生新的审美需要,培养出新的审美主体,而且也决定着大众审美娱乐和审美享受的倾向,使大众社会心理得到新的拓展与自我解放。审美享受需要是人类生命的一种本质属性,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生命潜能和欲望,以充实和发展生命。审美享受带来新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创造出全新的社会理想人格,这种变革是相当深刻的,它是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在革命。从某种程度说,审美消费恢复了人的生存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在审美观念变革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