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闲暇的美学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寒松 中国轻工业管理干部学院

原文出处:
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随着生产劳动时间的减少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闲暇生活和闲暇价值。摆脱终日劳作而拥有闲适自得的生活是人类始于原初时代的祈梦。今天,更多地拥有和享受闲暇,这股已经兴起的世界休闲之潮也涌动了正迈向小康的国人的生活。今年3月起实行的我国职工每周44小时工作制,更使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国民开始真正思考已经拥有的闲暇生活。

       就一般的意义而言,所谓闲暇是摆脱了外在刚性约束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为时间范畴它是与人的工作和生活必需时间相对的。“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引,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①而作为人的活动范畴,根据马克思的表述,其类别可分为提高性活动和消遣娱乐性活动两类。闲暇有积极的休闲和消极的无聊之分。积极的休闲同样意味着劳动和创造,它主要是精神文化上的创造,闲暇有助于人们休养身体、智化精神、陶冶性情、塑造个性、创造文明。它作为摆脱了外在束缚和物质功利的活动,具有自由性、补偿性和超脱性的特点。而作为人生的时间消费投入,其活动内容和时间等同样应遵循消费理论的效用极大原则。

      

       两千多年前,把自己称为闲暇者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在《伦理学》书中指出:“幸福被认为是凭借闲暇的;因为我们忙忙碌碌正是为了需能够闲暇。”②马克思更是深刻洞悉到闲暇对人的个性发展和生产提高的效用价值:“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③恩格斯也认识到闲暇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④现代西方学者罗伯茨(Roberts)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新的闲暇社会,闲暇已是重要的社会制度,人们是通过闲暇,而不是通过工作来体现和表现自我的。闲暇为个人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

       由于闲暇活动主要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因此它与人的审美活动密切相联。从审美的视角探寻闲暇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可以把闲暇的人学旨意与美学的终极关怀结合起来,从审美活动与人的感性解放,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创造,审美与人类超越自身的致思冥想等方面,使生之闲暇与审美活动在生命哲学的更高层面上沟通融合,实现共同的超越理想和终极关怀。因为,闲暇丰富诗意人生;闲暇发展艺术创造;闲暇追求平淡之美,闲暇实现人生超越。

      

      

       闲暇丰富诗意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谓之幸福?在科技突进、文明日昌的今天,物质的富足并没有消除因理性崇拜和人文失谐而带给人的矛盾和忧虑。“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⑤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沉溺于物欲的世人疾呼:“只有审美活动才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只有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中国古代诗人曰:“欲不死,生于诗。”美学也走出19世纪形而上的思辩哲学而走向关怀人、救渡人、提升人的生命哲学。而与人的审美活动密切相联的生之闲暇,正是衡量人生幸福和感性解放不可或缺的尺度,是援渡人们驶向诗意人生的诺亚方舟。

       如何享用闲暇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和境界。美国学者凡勃伦认为:“在一切有教养的人们看来,闲暇生活,就其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来说,都是美妙的、高超的。”⑥只有休闲生活,人们才能有时间、有情趣、有可能去聚会访友、垂钓养花、跳舞打牌、摄影集邮、观摩影视、游览观光等,这些消遣娱乐的休闲活动以其大众性、娱乐性和补偿性的特点,使人恢复储存继续劳作的精力和动力,以及人生创造的精神动源,并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从而丰富生活内涵。

       闲暇也使人能够回归自然。现代工业社会造成的人与自然的疏离感,使得崇尚自然、独享温馨的回归自然的消费意向和审美心理成为处在世纪之交的现代都市人的普遍心绪,也是现代审美潮流的流变趋向。人们在闲暇生活中希冀自己的生活和内容能贴近自然、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寄寓和人与环境的亲和。特别是随着闲暇的增多和收入的提高,休闲旅游将成为人们消闲的主要选择。美国学者耐思比预测旅游业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产业。闲暇使人能够走向户外去旅游,而旅游使人摆脱生活的压力去沐浴大自然的恩泽。无论是投身自然的生态之旅,还是汲取人类遗产的文化之旅,都能使人在悠容洒脱的游境中寄情山水、畅怡性情、寄寓理想、健体强身。这是一种精神情感的慰藉和真率生命情调的复归。

      

       闲暇发展艺术的创作

       人生艺术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自身不断觉解与提升的演进过程。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创造和精神特产,是对人类自由生命的体验和审美理想的表征。从旧石器时代先民在渔猎打石的同时留下原始艺术的初痕,到希腊古典艺术的辉煌,艺术是伴随着闲暇的增多而发展的。原始情怀与现代困惑的二律背反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文化情结:艺术需要闲暇,闲暇发展艺术。从艺术创作的规律看,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艺术水平和价值高下的关键。从西方艺术史看,我们承认艺术的黄金时代不在电子文明的当代,而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代。在那个还没有机器的轰鸣打破田园牧歌情调的时代,先哲们可以深入探讨《诗学》和艺术的本质,艺术家可以静心雕塑《拉奥孔》、描绘《蒙娜丽莎》。欧洲中世纪前发达的分工,产生出一个由从事劳动的奴隶阶级供养的有闲的贵族阶层。“从希腊哲人的时代直到今天,那些思想丰富的人一直认为要享受有价值的、优美的或者甚至是可以过得去的人类生活,首先必须享有相当的余闲。”⑦有闲使艺术文明得以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肯定了奴隶制历史进步的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