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

——无限超越论初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建功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92)研究生

原文出处:
人文杂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学研究

       人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人的本质欲望究竟是什么?自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以来,人这座神秘莫测的司芬克斯迷宫就展示出了“她”那不可抵挡且日益剧增的强大魅力,因而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先知大哲去前赴后继、坚持不懈地探索和追寻“她”的“芳踪”,可是“她”却又十分狡黠自得地隐身于每个人自己的所有言行以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闪光处。

       本文初步提出如下观点就教于读者诸君:人的本质欲望是超越有限以达至无限(简称超越有限),也就是对永恒、不朽的本能渴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这个本质欲望的表现;超越有限须以有限的存在为前提;超越有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能超越有限;超越有限永远只能是有限的超越,人始终处于有限与无限设置的悲剧性困境中,审美则是超越有限的最佳方式和摆脱悲剧性困境的唯一出路。

       让我们漫步于这座灵光四射的司芬克斯迷宫,去亲身领略“她”那摄人心魄的风采吧!

      

       一、人的本质欲望是超越有限

       自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反上帝的禁令而偷食了那颗无比诱人的智慧果以后,人便被愤怒的上帝逐出幽雅静谧的伊甸园,并被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苍茫浩渺的人生苦海中去受折磨、历苦难,以赎其“原罪”。在这受煎熬的漫长岁月中,人是孤立无援,一无所有的,不,他还有一样东西,这便是那颗智慧果赋予他而且只有他才拥有的卓越智慧。

       从此,人逐渐意识到了自身微乎其微的有限存在:每个人在茫茫人海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人的寿命相对于地球的46亿岁和人类的二三百万岁也是极其短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即使对于全人类来说,他在地球上比起浩瀚的海洋、巍峨的群峰、无边的荒漠和咆哮的暴风骤雨来,也要渺小得多,而地球在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整个宇宙中也是一个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小小的微粒,它在无限广袤的时空中也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匆匆过客而已;人也是极其柔弱的,火山、地震、台风、洪水、瘟疫、战争等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他那可怜的有限存在————短暂而又脆弱的生命。

       人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渺小、短暂、脆弱、有限,并曾一度因此而自卑过、恐惧过、焦虑过、绝望过。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永远不会甘于其渺小、脆弱、有限、短暂的存在,他要竭尽全力使之跃迁为伟大、坚强、无限、永恒,以实现他最本质的需要————超越有限的存在以达至无限的胜境,从而真正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达到永恒与不朽,而不枉过一生!

       人一辈子不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艰险,碌碌奔波,苦苦追求,弄得恓恓惶惶,疲惫不堪,他究竟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超越有限、可朽、短暂的存在以获得无限、不朽和永恒吗?可以说,人的这种超越欲是其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是人类文明的唯一源泉。人的一生就是超越有限以达至无限的辉煌历程,人类的历史就是每个人超越有限的生命之河汇成的滚滚洪流。

       人作为极其有限的存在,其超越有限永远只能是有限的超越,其达至的无限也必然只能是有限的无限。因此,人超越有限的本质欲望永远只能得到短时的满足,然后马上又会变得不满足,又得继续追求那稍纵即逝、美丽动人的无限。

       但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并不会因为超越有限永远只能是有限的超越而放弃超越,而要在这有限超越的基础上继续其超越有限的伟大壮举,因而超越有限便成为一个与人俱在、无限延伸的悲壮征程。这实际上是由于“人就是能无限制‘向世界开放’的X”,①其超越有限的潜能和可能性是无限的。因此,这个理论便有了“无限超越论”的芳名。这就较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也使得人永远有活下去的信心,人类文明也就有了不断进步的可能性和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

       前人超越有限的精神性成就一方面作为显态文化载体(如书、艺术品)流传下来,另一方面作为个人、集体、社会的无意识积淀在每个人、每个集体、每个社会及全人类社会中,而其物质性成就则成为后人超越有限的物质基础。因此,后人并不需要全部重复前人超越有限的一切活动,否则人类文明便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进步,就是因为后人是以全息的方式(即简略而迅速的方式)继承了前人超越有限的成就,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其超越有限的非凡历程,从而越来越接近那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女神。这便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真意。

      

       二、超越有限须以有限的存在为前提

       超越有限须以有限的存在为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这是很显然的,因为如果有限都不存在,那么超越有限从何谈起?

       德国伟大诗哲席勒认为,人有一种“自我保存本能”,它以一种“响亮得多的声音”对人发号施令。②事实也说明,人用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竭力保护其脆弱不堪的有限存在——他的身体,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情需要、尊敬需要等都主要是为了维护其有限的存在。比如尊敬需要,它实际上是人对自身有限存在得到确认的需要,是人对自身超越有限的美好未来得到肯定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强烈而又脆弱的自尊心,它极易受到伤害。如果某人在一定场合下受到冷落,他就会感到极度自卑和恼怒,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觉得他的有限存在被忽略了。这一忽略非同小可,它不仅否定了他的有限存在,而且同时也否定了他超越有限的美好未来,并最终否定了他的生命,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