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勒兹生态美学思想:地理哲学、生机论与机器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麦永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桂林 541004)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德勒兹非常重视大千世界的共生、化生、装配、链接等问题,其差异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其中地理哲学、生机论与机器论三个维度尤具特色。地理哲学以大地观为核心,强调在内在性的“千高原”平台上充满博弈的力量,人类创造性与物质系统潜力之间的新型耦合能够创造“新大地”;生机论美学以尊重多元生命形态与物质存在为旨归,倡导社会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互惠;机器论诗学倡导宇宙万象川流不息的链接与装配,体现出德勒兹“差异与重复”哲思和艺术创新的诗意特征。德勒兹生态美学思想突破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启迪我们反思当代生态美学与艺术创造的问题。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自1960年代美国女作家卡逊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寂静的春天》,中经1970年代罗马俱乐部提出“全球化”问题,到新世纪西方未来学家里夫金所倡导的“后碳”时代“第三工业革命”观念,宇宙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博弈、平衡与和谐关系一直是当代哲学、美学、诗学、文学与科学等多学科的重大题旨。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生态问题上体现出后人文主义的审美取向,特色斐然。本文拟从地理哲学、生机论美学与机器论诗学三个维度探讨德勒兹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地理哲学:德勒兹大地观的意蕴

       德勒兹是从哲学视角进入生态问题框架的。在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哲学名著《千高原》《什么是哲学?》中,他们并不直接提“生态学”,而是称之为“地理哲学”(geophilosophy),大地是其中的核心概念。翻开《千高原》,可以发现与大地相关的“原”、“解辖域化”、“块茎”等概念俯拾皆是。加塔利个人还著有《三种生态学》(提出生物圈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精神生态学)和《混沌界》等名作。德勒兹和加塔利多次强调的“新大地”概念甚至可视为其理论焦点和战斗口号。

       国外德勒兹研究较为关注他们的地理哲学与生态美学思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赫尔佐根拉斯主编的《德勒兹、加塔利与生态学》(2009)从地理哲学、机器论、生态哲学、本体论、主体性、大地艺术、技术生态学、生态美学、政治、伦理、音乐、身体、风景、动物等多个维度或关联域阐发德勒兹与加塔利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①德勒兹与生态问题研究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第一,尽管德勒兹并没有直接考察哲学与生态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在严格意义上或许不是生态哲学家,但他看待自然的方式重塑了关于基本哲学问题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关于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人为、有机体与环境、观察者与语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哲学观念。第二,尽管德勒兹没有直接参与生态伦理学的建构,但他却是生态哲学家,因为其思想具有生态伦理承载与审美价值取向。第三,尽管德勒兹显然不属于从事经验性研究的生态学家,但是他关于大自然的思想具有确凿无疑的生态学取向,其机器论促进了作为一种复杂的有机体—环境互动系统的自然观念。最后,德勒兹的整体观具有多元论、生成论的内涵,因为开放、动态、多元的世界无法简缩为一统天下的视野和封闭的系统,而是可以衍生出生态哲学和美学的千高原,生成新的聚合性,创造新的大地。

       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的文化哲学观念启迪了罗纳德·博格“千面生态学”之思,他辨析了生态学(ecology)、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和生态论(ecosophy)三种概念。在词源学意义上,生态学的希腊词源oikos意为“住宅、家庭财产、栖息地、自然环境”,“生态学”意指人类与非人类际遇的发生之地与互动环境,因此生态学关注有机体之间、有机体与无机体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方法论上是聚拢万物于一体的整体论;生态哲学的领域是研究生态学与哲学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不作出基本价值优先性的选择,而仅仅是结合生态学与哲学来考察某种特定的问题;生态论则从个人价值编码和世界观的角度关注人类与自然的问题。②德勒兹地理哲学的特征在于:传统“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将自然主体化,浅层生态学(shallow ecology)将自然客体化,而德勒兹的平台生态论(flate ecologics)则通过把'哲学主体'向非人类机器、情感、此性领域……开放而强化自然”。③德勒兹与加塔利既是“地理哲学”的理论家,又是“生态哲学”的实践者和创新者。马克·邦塔等人从地理学与哲学交叉学科视野提出:德勒兹是我们时代的康德。恰如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于欧几里得空间、亚里士多德时间和牛顿物理学世界那样,具有特定的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的意义,德勒兹提供的哲学概念使我们的世界呈现复杂动态的意义。这个世界充满着碎片空间(曼德布洛特集合的分形、黎曼空间的“拼贴”)、扭曲的时间(系统接近阈限意义上的所谓的预期效应)和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非线性效应。笛卡尔—康德框架为近两百年西方几乎所有的地理学探索奠定了基础,而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千高原》则是创建当代地理哲学的关键著作,具有多维度效用,它熔铸了康德对地理科学重要性的强调和笛卡尔绘制新制图学的努力,可视为一种新唯物论的地理学范式。德勒兹的差异哲学和复杂性理论一道,可以用来对大地进行重新思考。④

       概言之,德勒兹地理哲学关涉复杂性空间(如光滑空间、条纹空间)和运动图式(如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和美学观念(如游牧、流)。德勒兹曾对数学上的黎曼空间加以解释并且将其运用到现代电影研究领域。⑤德勒兹和加塔利在《什么是哲学?》第四章以“地理哲学”为题,讨论各种庞杂的问题,进行了天马行空式的生态美学的思想游牧。

       在西方生态批评和环境美学理论中,大地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生态批评是关于文学与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恰如女性主义批评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视角考察语言与文学、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方式与经济阶级观念带入其文本阅读那样,生态批评把一种以大地为中心的理论方法(an earth-centered approach)用于文学研究。”⑥而在德勒兹地理哲学中,“大地”(Terre)概念占据了核心位置。

       马克·邦塔等合著的《德勒兹与地理哲学》(2004)和阿·帕尔主编的《德勒兹词典》(2005)专门设置了“Earth/Land”辞条,他们认为:在《千高原》英译本中,译者使用两个英语词Earth/Land来翻译法语Terre一词,因为这个法语词既指天文学意义上的星球“地球”(Earth),又指地理学意义上属于文化训育的“土地”(Land)。前者主要是一种充满生成力量的光滑空间,而后者则由超编码的辖域构成,囿于意义域和国家机器,专属条纹空间,可以拥有、分配、租赁,用于生产、纳税……⑦这种语际辨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德勒兹地理哲学深邃微妙之处。汉语“大地”一词的意蕴,似乎更吻合于法语Terre。

       德勒兹地理哲学的大地观可以大致归纳为几点:其一,大地是一致性的虚拟平台,是可以生成万象的光滑空间;其二,大地是辖域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博弈、竞争、辖域化的条纹空间;其三,指“新大地”,是强度的虚拟生成和“宇宙力量”的叩击。

       二、生机论美学:大写而流变的生命

       在语言学意义上,生机论(vitalism,或译“活力论”)是“一种认为生物的机能和活动产生于物理学和化学均无法解释的生命力的理论”,其名词形式vitality的释义是“生命力、生机、活力、生动性”等。⑧德勒兹的研究者很早就关注其生态美学中的生机论思想。约翰·马克斯《吉尔·德勒兹:生机论与多元性》(1998)认为生机论是德勒兹美学的重要维度之一,“内在观是德勒兹超验的经验论核心,包含生机论与多元性”,纯粹的内在性是大写的生命。⑨德勒兹本人在哲学访谈中曾言,“符号、事件、生命、生机论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这是一种非有机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存在于绘画的线条、文学的陈述和音乐的乐句里……我写的一切都是主张生机论的”。⑩生机论关注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活力,具有重要的哲学和美学维度。黑格尔曾经提出“生气灌注”的美学概念,其含义为:(1)主体的自由体现在自然形象中;(2)自然形象的各组成部分在主体性的作用下融化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生命整体。(11)一般辞典意义上的生机论解释和黑格尔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二元论古典美学,在德勒兹这里有了重要的、革命性的发展。德勒兹的生机论充盈着迥异于黑格尔美学的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