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历来是中国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美的规律”涉及的“尺度”、“规律”等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尤其对于“美的规律”是否包含属人的主体(内在)尺度问题、如何理解“美的规律”含义及其“客观性”等问题,分歧还比较大。本文试图从尺度、规律、美的规律三个关键词的阐释来解读《手稿》关于“美的规律”的内涵。 一、理解三个关键词的前提:人类学和存在论(本体论,Ontology)结合的实践论立场 要准确理解上述三个关键词,在我看来,首先要把握青年马克思写作《手稿》时所持的人类学和存在论(本体论)相结合的实践论哲学立场。不然,就无法确切理解“美的规律”的真义。过去,中国学界一般都认为《手稿》时期的马克思基本形成了以物质劳动为核心的实践论;同时也认为他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而持有的人类学观点。但是,对他的存在论(本体论,Ontology)思想却很少提及,即使看到,也认为与西方传统本体论没有区别,因而不予关注。其实,在我看来,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达的存在论思想,已经超越传统本体论而为西方现代存在论思想奠定了基础,而且这里的存在论思想在马克思以后的著作包括晚年的《资本论》中仍然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这方面哲学界已经有较多论述,本文从略);同时,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由于立足于实践论,又获得了存在论的基础,实际上已经开始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而更多地通向“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革命实践,这一点笔者将另文探讨。本文只想指出,《手稿》已用最清楚的语言表明了青年马克思所持的是人类学和存在论(本体论)相结合的实践论哲学立场。马克思在以后的著作中很少用“存在论”(ontologie,ontology)这个词,但在《手稿》中有这样一段十分重要却长期被美学界相对忽视的话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如果人的感觉、情欲等等不仅是[狭]义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对本质(自然界)的真正本体论的(ontologisch)肯定;如果感觉、情欲等等仅仅通过它们的对象对它们来说是感性的这一点而现实地肯定自己,那么,不言而喻:(1)它们的肯定方式决不是同样的,毋宁说,不同的肯定方式构成它们的此在(Dasein)、它们的生命的特点;对象对于它们是什么方式,这也就是它们的享受的独特方式;(2)凡是当感性的肯定是对独立形式的对象的直接扬弃时(如吃、喝、加工对象等),这也就是对于对象的肯定;(3)只要人是人性的,因而他的感觉等等也是人性的,则别人对对象的肯定同样也是他自己的享受;(4)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即通过私有财产的媒介,人的情欲的本体论的(ontologisch)本质才既在其总体性中又在其人性中形成起来;所以,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的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5)私有财产——如果从它的异化中摆脱出来——其意义就是对人来说既作为享受的对象又作为活动的对象的本质性对象的此在(Dasein)。① 这段话内容极为丰富和深刻,限于篇幅,这里只着重说明三点: 第一,马克思在这里两次提到了ontologisch,也两次使用了被一些人误以为海德格尔最初使用的Dasein(“此在”)这个现代存在论的重要概念,这不仅有力证明了马克思存在论思想和维度的客观存在,而且也表明了马克思绝不是按照传统本体论学说的实体主义思路和方法来讨论存在问题的,而是在现代存在论的视域,即回归现实生活的新境域中展开对存在问题的阐述的;当然,马克思的Dasein含义也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 第二,马克思在这里把“存在论”与人类学对比起来谈,把“存在论”的肯定看得高于“人类学”的肯定。他认为仅仅从人类学角度谈论人的感觉、情欲(亦译激情)等等是不够的,必须从“存在论”视角把人的感觉、情欲(激情)等看成是对本质(自然界)的真正肯定,即“感觉、情欲等等仅仅通过它们的对象对它们来说是感性的这一点而现实地肯定自己”,也就是说,人是通过他对自然对象的“感性的肯定”——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来达到“人的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而这在马克思看来,乃是“真正本体论的”(即存在论的)。这清楚地说明,其一,马克思确有自己的存在论思想,而不仅仅是认识论思想,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否定的;其二,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完全不同于基于实体思维的西方传统本体论学说,它是在人与对象世界(自然界)的关系中展开,这一点开启了现代存在论的新思路,决不能把《手稿》存在论(本体论)思想曲解成传统实体性的物质本体论;其三,这里的存在论思想是与人类学思想紧密结合的,而不是分开的或者平行的。 第三,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也不同于现代西方其他存在论(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学说,它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正是马克思存在论思想最独特和高于其他存在论学说之处。《手稿》另一处也说,“因此,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②这证明实践论与存在论、人类学三位(结合)一体的思路贯彻于《手稿》的全文,而且在美的规律的论述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手稿》中,在论述美的规律之前,马克思首先从存在论、人类学、实践论三者的结合上揭示出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③在此,实践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既是存在论的,又是人类学的。据此,《手稿》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