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过许多重大贡献。对陈云生平与思想的研究,是党史和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陈云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研究状况概述 研究陈云的思想是从1980年11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年)在党内发行后,逐步拓展开的。至今其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研究初步发展阶段:1980年11月至1983年底。 1980年11月和1982年4月,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辑的《陈云同志文稿选编》(以下简称《文稿选编》)1956-1962年卷和1949-1956年卷,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在党内发行。这两部《文稿选编》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为正在进行的经济调整工作和全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陈云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就是从研究这两部《文稿选编》开始起步的。 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课题是陈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方针和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济管理、经济工作方法等问题。1981年,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邓力群《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一书,该书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几年的经验,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80年代初期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这一阶段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另外,有林、赵少平、王梦奎合著的《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若干原则问题》,也是这一时期出版的重要著作。同年,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王琢、黄菊波所著《国力论》是对陈云著名国力制约建设的理论方法的专门性的研究著作,对陈云“国力论”产生的背景、在实践中的发展与运用,以及所含的理论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是目前所见的唯一专门阐述陈云“国力论”的著述。这一阶段学术界还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如关梦觉的《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等。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性研究较多,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学习体会、宣传类型的文章较多,理论研究性的成果较少;个别观点的研究较多,总体性研究较少。 二、研究深化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6年5月。 1984年1月和7月,《陈云文选》(1926-1949年)和(1949-1956年)相继出版,陈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之所以称这一阶段为研究深化发展阶段,是因为对陈云思想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都有所发展。对陈云思想研究的深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党建著述较多。1983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随即,第一期整党在部分单位开始。由于《陈云文选》(1926-1949年)集中反映了陈云关于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的卓越思想,因而不少理论工作者结合整党,对于陈云的党建思想进行研究,使这方面的著述处于领先地位。代表性的文章有陈野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红旗》1984年第7期),刘武生《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等。 第二,经济、哲学思想的研究与前一阶段相比有所提高。集中反映在一些文章由单纯阐释陈云的思想转为从历史和理论两个角度去评价和论述。如关梦觉《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一书,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高度,对陈云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和经济思想核心以及杰出贡献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结合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裴元秀、杨荣坤合著的《陈云财政论著浅谈》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首次集中论述陈云财政思想的专著。朱小迅《用比较法作决策》(《红旗》1985年第7期)、郑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红旗》1984年第5期)等文章,都对陈云哲学思想的某一个方面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 第三,出现了部分质量较好的《陈云文选》辅导性读物,包括汇集成册的论文集和典释性读物。这些书对于辅导广大群众学习《陈云文选》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陈云思想研究的广度主要表现在研究面有所拓宽: 1.对陈云早期革命实践活动与思想的宣传与研究。1985年正值遵义会议50周年,《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分别刊载了陈云1935年所著《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和《随军西行见闻录》。研究陈云早期活动的文章有,黄甲元《“四保临江”的战略战术思想研究》(《通化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王礼琦《苏区职工运动的正确指导思想》(《人民日报》1984年3月16日)等。 2.对陈云文艺思想的研究。1983年末,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了《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报刊上陆续出现了有关研究文章,如《陈云同志与评弹艺术》(《红旗》1984年第13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党的文艺工作者》(《实践》1984年第8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