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对外关系中带全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谋划。它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一定时期国内外的实际状况。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是其国内发展战略的延展。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如一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统一和尊严,不作任何大国的附庸,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这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所在。毛泽东等人对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了挑战,这也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一个鲜明特征。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对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深信世界历史的光明前途,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和“中间地带”的理论。建国初期,他作出了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政治选择。后来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判断。他曾锐敏地察觉到西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危险性,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战略任务。70年代前期,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关于三个世界的估计,突出了苏美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同世界反霸力量的矛盾;强调在世界反霸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作用,以及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打败超级大国的侵略、控制和压迫,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这些分析,在当时对于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坚持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努力建立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同美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还为我国后来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作了一定的准备。邓小平对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为我们制定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是多么英明,多么富有远见。这一国际战略原则,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0页)邓小平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宏伟气魄与胆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从没有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过,从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尽管我国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但在任何大国、强国、富国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任何奴颜婢膝、卑躬屈节的表现,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既包含了对中外传统智慧的继承,又包含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天才创造;既有“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的整体意识,又有“有理、有利、有节”的操作技艺。中国获得的国际影响与地位,远远高于其物质力量所能提供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拥护并坚决执行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包含着邓小平的重大贡献。建国前夕,邓小平在致华东局诸同志的信中,传达并解释了毛泽东关于建国初期的国际战略,认为是“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他写道:“一面倒和自力更生,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34页)1957年邓小平随毛泽东赴苏参加莫斯科会议。1960年同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八十一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1963年他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再次去莫斯科与苏共会谈,同赫鲁晓夫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74年4月,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大会上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过程中,十分注意分析毛泽东所处的历史条件。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所没有的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7页)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第一,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战略体系,并为其服务。这个新的国际战略体系,必须充分反映历史时代的要求,努力为国内建设争取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服从并服务于我们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