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比较管窥

作 者:

作者简介:
成一丰,1923年生。陕西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发表有《〈哲学笔记〉与黑格尔哲学》等论文,出版有《假象论》等著作。

原文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列宁的哲学思想更多地带有国际性特征,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则具有突出的民族传统性;在实践中,列宁走的是“以城市工人武装起义推动农民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则采取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形式,分别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各国变为现实;他们分别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又因各自的某些局限性而使它们走向了不同的发展命运。

       关键词 列宁 毛泽东 哲学思想 实践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德国,但却没有在德国扎下根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俄国,列宁把它同俄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并在斗争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列宁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竖立起第一座宏伟的丰碑,使它在俄国扎下根来。但是,它的根基却不牢固,70年后竟被他的后代掌权者抛弃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传播到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指导中国革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斗争中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进行理论概括,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竖立起第二座宏伟的丰碑。但是,它的根子是否扎牢了呢?怎样使它的根基牢固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并探究的重要课题。

       列宁主义何以在苏联根基不牢而被抛弃,原因非常复杂,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毛泽东哲学思想怎样才能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宜末雨而绸缪”,应早做全面深入的探索。这里,仅就对列宁主义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共同特点与不同特色,谈一点粗浅体会,以期“管中窥豹”,略述“一斑”。

      

       一、根基不同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每一时代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思维智慧的结晶。列宁和毛泽东生在同一历史时代的不同时期,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却实现着不同性质的革命任务。他们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彼此不同的本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完成了性质不同的革命。

       列宁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尚末发达的俄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并在同国内外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中,研究和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斗争实践,使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具有俄罗斯民族传统的特色,植根在民族土壤之中,而且由于俄国革命和欧洲国家工人运动的密切联系及某些联合斗争,又使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国际性的特征,影响于全世界。

       毛泽东在20世纪上半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领导年幼的无产阶级和广大贫苦农民进行民主革命,研究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孙子兵法》等军事辩证法,并在斗争实践中总结经验,使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特色,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但由于中国革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缺少直接联系,几乎是在封闭的国土内进行,同时又由于毛泽东一生中极少到国外考察或旅居,使他的哲学思想很少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局限性的特征。

       两种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不同性质的革命任务,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必然地从不同民族传统和国情的土壤中产生出来,从而构成了他们各自哲学思想的不同根基和不同前提,建立在不同根基之上,从不同前提出发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形成了他们的革命实践和哲学思想的一系列不同特征。

      

       二、实践形式不同

       列宁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具有共同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斗争性特征。但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不同性质的革命,又使他们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斗争,他们的哲学思想便带上了不同的实践性特色。

       列宁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以城市工人武装暴动的形式,取得了胜利,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的俄国变成了现实;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发展,世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体系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样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却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行长期农民战争的形式,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取得了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现实。种种不同的实践形式,表明了列宁主义哲学具有较多的现代性色彩,而毛泽东哲学思想则带有较多的传统性特色。

       列宁和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都经历了艰苦激烈的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同样运用了不同的斗争形式。列宁在20多年中采取了公开的和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政治斗争形式,反对沙皇政府的血腥统治,革命胜利后还以民族战争的形式进行了三年卫国战争;毛泽东更经历了长达25年的战争实践,以国内阶级战争和八年抗日民族战争、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的交错形式,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

       不止于此,他们还都经历了剧烈的世界战争。列宁面对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侵略战争,紧紧抓住时代特征,分析世界各种矛盾特别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和侵略本性,指明了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腐朽性和垂死命运,做出了帝国主义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英明论断;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之间的矛盾,揭露了战争的掠夺本质,又结合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国内革命战争,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对待世界战争和国内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并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口号,促使交战双方失败,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的胜利,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历史的新纪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