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反倾向斗争论断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北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关于反倾向斗争问题的基本判断和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正确处理社会各种矛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会全面影响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邓小平关于反倾向斗争的判断和所作出的论断,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开展反倾向斗争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更是他对切身实践经历深刻认识的结果。

       建党以来,在反对“左”右两种倾向的斗争中,我们党走过了极其险峻复杂的历程,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认识和经验。主要是:“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其共同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同客观相分裂,理论同实践相脱离;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根本策略是有右反右,有“左”反“左”;在反对一种主要倾向的同时注意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曾多次开展反倾向斗争,也取得了某些积极成果。但是,由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由于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仍然沿袭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某些思想方式、工作方式,经验主义地处理和平建设时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由于国际和国内阶级斗争复杂多变形势的影响,在反倾向斗争中我们走过了长达20年的弯路。使我们的反倾向斗争陷入了一个“怪圈”: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政治运动——激化社会矛盾——再搞政治运动——再激化社会矛盾,由此循环往复,欲罢不能,难以自拔。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则是这个怪圈的总反映,总暴露。对阶级斗争局势的错误估量,导致对反倾向斗争目标的误判,加之于过火的斗争方式的运用,使得反倾向斗争一开始就具有了敌我性质,并且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理论上的偏差又带来实践上的严重后果。以这种错误理论为基础产生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反过来又驱使人们更加狂热地去搞所谓的反倾向斗争,并且是“天天斗,月月斗,年年斗”,从而使阶级斗争继续扩大化。这样相互交错作用的恶性循环,使得反倾向斗争一再陷入歧途,阶级斗争扩大化愈演愈烈,在理论上也越加背离正确的轨道。

       我们之所以在反倾向斗争实践中一再失足,其原因有三:一是把社会主义条件下大量的只是带有某种阶级性质的社会矛盾,当作了尖锐对立的、不可调合的阶级斗争;二是把党内工作上、认识上产生的分歧和不同意见,当作了严重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有关理论原则教条化、绝对化。这样的反倾向斗争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首先,以阶级斗争为纲,挤掉了经济建设。党的注意力,人民群众的主要精力去抓那些没完没了一轮接一轮的政治运动,生产力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既削弱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又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其次,人为的阶级斗争加政治运动,伤害了大批的干部、群众,损害了人民内部的团结,危害了社会安定,造成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隔膜和紧张,实际上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同时,年复一年的动乱纷争,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直接损害了人民民主专政机构,为极少数坏人乘机一售其奸提供了机会。

       某些问题,往往要等到历史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才能使人们了解、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联系。对反倾向斗争实践的认识和总结,使邓小平作出了如下判断:①经常搞运动,就安不下心来搞建设。②搞群众运动容易犯简单化、扩大化的“左”的错误,都要伤害一批人,而且不是小量的。③用搞运动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而且还可能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化。搞运动的办法不符合人们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和党内斗争的规律。④反腐败,反对自由化,反“左”,防止和平演变,这是长期的任务,不是短时搞个群众运动所能奏效的。他的结论是: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今后不再搞政治运动;解决人们的思想倾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靠发展(经济增长,政治民主),靠制度,靠纪律,靠教育。

       邓小平从来没有否认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存在着“左”右两个方面的干扰,而且,他始终关注反倾向斗争的开展。问题在于,他是如何通过辩证思维判断和把握反倾向斗争重点的。

       在反倾向斗争问题上,邓小平一贯主张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然而他从来不是两者平分秋色,而是有伯仲之分。尽管他有时根据形势变化提出过着重解决右的倾向问题,但在总体上他把握的重点一直是防止“左”。在这方面他有许多深刻的论断。将邓小平对“左”的剖析评价归结起来就是:“左”是一股习惯势力;“左”的历史长,根子深,改过来不容易;“左”带有革命色彩,能吓唬人;“左”同右一样,也可以丧送社会主义;右和“左”互为帮手。总之,反倾向斗争的重点应该放在防止“左”上。这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左”的危险主要在党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党的状况。把党建设好,把党内的事情办好,只要党是团结的,中国就能站住脚,社会主义的旗帜就不会倒。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左”的一套东西在我们党内有长期发展的历史,并且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有相当的活动市场和社会基础。一方面,革命者容易犯“左”的错误,加之长期以来一直宣传“左”的错误是方法问题,右的错误是立场问题,因而形成了“左”比右好的顽强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左”贴着革命的标签,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使得一些觉悟不高的群众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易于接受“政治运动”“政治大批判”之类的斗争方式,形成巨大的破坏力。相比而言,右比“左”较好防备。因为右主要存在于外部,阵线公开、分明,比较容易识别,如果发生右的动乱,也好采取断然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