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心内容,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对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 邓小平以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中心内容的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早在1950年,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① 建国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执行共同纲领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根本改变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建立了各族人民友爱合作的新关系。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周恩来及时提出:“我们各民族必须在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新的基础上来达到新的团结”,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实现“民族繁荣”。②1963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对新疆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在新疆,“第一,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在这里,毛泽东已经明确提出经济工作是民族地区第一位的工作。然而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不可能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当时也未找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有发展,西部地区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所改变,但并未摆脱贫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民族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0年8月26日,邓小平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谈话时强调:“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真正去做,也并不难。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③1981年4月,中共中央在《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议纪要》中提出:“党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坚定不移地关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逐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④1987年邓小平指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哪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⑤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作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⑥1988年邓小平在祝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完全正确的。第一,这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和根本原则是民族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在政治上要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⑦然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了。”⑧在文化上,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民族文化,但经济不发展,发展民族文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邓小平说得好:“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⑨解决所有问题,当然包括解决民族问题。不言而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关键。”⑩第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无庸讳言,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个差距现在还在扩大。如果不大力发展民族经济,逐步缩小差距,发达地区愈来愈富,少数民族地区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这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三,它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过去党和毛泽东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或者是战争引起革命,或者是革命制止战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还长期坚持“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混淆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界限,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十一届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深刻地分析了我们所处的时代,认识到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实现了国际战略的转变。在国内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三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11)民族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当反映时代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这个问题上,经常会碰到一种观点,即认为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诚然,1950年邓小平针对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存在着很深的隔阂的情况,提出:“现在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只要不出乱子,能够开始消除隔阂,搞好团结,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绩。”(12)毫无疑问,民族团结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保证。任何时候对民族团结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要彻底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差别,还需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但是,现在毕竟不同于建国初期那种情况,经过40多年的工作,民族团结已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并受了种种考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需要做的工作当然很多,但是根本的是发展民族经济,邓小平认为只有民族地区生产发展了,人民富裕起来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同时搞好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两者又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