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胆略问题是当代领导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考察了邓小平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不仅从历史主动精神、真理生成观、唯物辩证法及思想路线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而且分析了这一理论所具有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色。其民族性特色有四:讷言敏行、真抓实干;胆大心小、智圆行方;朝乾夕惕、健顺无咎;以小济大、以柔济刚。其时代性特色有三:为人民谋福利,超越生死,科学精神与革命态度完美统一。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所作的报告中,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到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代领导人对干部队伍的这种要求,同邓小平革命胆略理论完全一致。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贯重视干部队伍中革命胆略的养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一、邓小平革命胆略理论的历史考察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了领导队伍革命胆略的建设问题①。从1975年1月起,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他第二次刚刚“出山”,首先就是想使那些在前几年频繁的政治运动中变得谨小慎微的干部振作起精神。在1975年3月召开的主管工业的党委书记会议上,邓小平说:“听说现在有的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说什么‘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这是大错特错的。”② 5月,他又在钢铁工业座谈会上对那些“左”的指责“作出反应”,他说,“我在全国工业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就有人说是‘复辟纲领’。这种人是有的,你不要怕”。③ 8月,他再次谈到这个问题,说“有的人就是一个怕字。过去怕,还有点道理,不能说过去怕的人都不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过去怕也不对,但是还可以原谅,因为有当时的情况。现在中央支持地方,上级支持下级,再怕就只能怪自己”。他把上面的意思归纳成一句很形象的话,即不要怕“摸老虎屁股”④。可见,即使在“非常时期”,邓小平就特别重视干部队伍革命胆略的养成。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的气概,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号召干部、群众放胆改革。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应该说改革是有点风险的,中间也可能会出些问题,不要紧,我们不怕,一步步走,一步步地总结经验,不对头赶快改,不是大改,大的方针不会变了。”⑤邓小平的讲话明确了在涉及改革问题时我们应取的主体态度。1985年1月28日,邓小平在接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进一步阐明了养成革命胆略的必要性。他说:“我们正在做的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前景就困难。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这样做,尽管有风险。”邓小平接着又说:“我们在确定改革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总结经验,看到不妥当的,就赶快改。”⑥可见,放胆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是“我们的方针”。1985年4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阿里·哈桑·姆维尼时讲道:“我们现在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发现问题就赶快改”。这就为我们规定了放胆改革的操作性原则。1985年7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乔治·迈克齐·钱伯斯时指出,我们的开放政策、其他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及全面的体制改革都是一种“试验”。象许许多多科学试验一样,其间肯定“会有一定的曲折,甚至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邓小平认为“这不要紧,一旦有了错误就纠正”,要敢试,“一种办法不成功就改用另一种办法。总之,要经常总结经验教训”⑦。1986年9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时说:“只要我们勇于探索,而又细心谨慎,错误就可以随时得到纠正。……只要这样,就不可怕”。⑧这就是说,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八字方针、原则带来的必然是朝乾夕惕、健顺无咎的前途。不只是经济改革要胆大心细,即便是政治体制改革,上述原则也是可行的。1986年12月1日,邓小平会见墨西哥总统德拉马德里时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第一要大胆,要坚决,第二要谨慎⑨。1987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竹下登时,进一步指出“有序”与放胆改革的相关性。他说:“我们必须有秩序地进行改革。所谓秩序,就是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如果没有秩序,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把我们的精力都消耗在那上面,改革就搞不成了。”⑩用“有序”来表示革命胆略,就进一步揭示出了它的客观必然性。1987年9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时进一步重申了“搞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11)的观点。1988年5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咨询委员会代表团时,进一步阐明了革命胆略的基本内涵。他指出:“我们现在正在干的是一件新的事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经常鼓励我们的一些同志要更大胆一些,因为中国只有更加改革开放才有出路,既然要大胆地干,就难免会犯错误,要允许犯错误,一出问题,就赶快检查;错了就改,不要让小错误变成大错误”(12)。接着,在6月7日,邓小平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治局常委、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梅斯内尔时又说:“在改革中,我鼓励我们的中央领导同志胆子要更大,步骤要稳妥,并及时总结经验,及时纠正不足之处”(13)。这就更明确地阐述了对待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的态度。在同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竹下登时更是把弘扬革命胆略看成“中国今后的发展的三个重大环节”中首要的一环。他讲:“一是改革方面既要决心大,又要步子稳;二是发展要有适当的速度,太快了不好,太慢了也不行;三是如果有国际上的合作,我们渡过难关的能力就更强。”(14)同国际机遇的客观偶然性比较,弘扬革命胆略则能带来适度的发展速度,却有客观因果必然性。 以上是在处境较好的情况下邓小平对革命胆略的阐述。即使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不久的较困难情况下,邓小平也从来不泄气。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指出:“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至于一些做法,如投资方向、资金使用方向等,我赞成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在这方面,胆子要大一些,不会有大的失误。”(15)后来经过三年整顿、治理,一旦机遇来临,邓小平就不失时机地强调弘扬革命胆略的问题。在1992年年初视察南方时,邓小平强调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里,邓小平第一次将革命胆略具体规定为“敢试、敢闯、敢冒”的“三敢”精神。 二、邓小平革命胆略理论的哲学意蕴 综观邓小平的革命胆略理论,虽然其用语通俗易懂,然而,却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意蕴。初步探讨,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邓小平的革命胆略理论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开拓新生活、迈向新境界的历史主动精神。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对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社会有一个科学认识,以制定正确的纲领,并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经典作家探讨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之一。经典作家没有而且也不愿意给夺取政权后的共产党人提出适合一切场合的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束缚这些共产党人的手脚。他们对未来新社会的预见,只是限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大致轮廓。他们认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这就是说,在坚持经典作家的关于社会主义最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完全是开拓历史新局面的主动者,必须有研究新问题、开拓新视野、进入新境界的主体风范。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从来就没有束缚邓小平的手脚。他在1977年5月24日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中就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6)。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讲道:“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7)可见,邓小平要求干部、群众要有革命胆略,完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人翁应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