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论周恩来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波尔加科夫,俄 弗拉基米尔·波尔加科夫(Vladimir Portyakov),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中俄关系研究。

原文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周恩来的名字与中苏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中国的经济和内政及中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时很难公正地评价周恩来。在中苏关系变冷后,苏联学者对于周恩来的认识更加对立。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以积极的基调重新看待周恩来外交和经济活动的回忆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研究人员有机会查阅和研究相关档案,对一些细节问题研究更深入了。齐赫文斯基院士的专著,反映了现阶段俄罗斯学者对周恩来的评价,虽然这不是所有俄罗斯汉学家所公认的。目前,俄罗斯学者对于周恩来的评价既有不少人持肯定态度,也有一些学者持否定的态度。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他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最有影响力的高层领导人之一。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周恩来多次参加与苏联高层领导人的谈判,因此,苏中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也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1964年11月,赫鲁晓夫倒台不久,周恩来的名字在苏联与未能企图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连在了一起。1969年9月,周恩来又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举行了会谈,为两国重返大使级双边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两国之间关于边境线会谈的恢复。1976年4月的“清明”,北京出现了大规模的、以缅怀周恩来总理为主要目的的追悼活动,再次表明了周恩来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影响力。

       尽管周恩来在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针对周恩来的专门研究和专门研究周恩来的俄文出版物的数量却很少,而且对于他作为政治人物个人品质和功绩的评价也很对立。

       1949年至1959年间,中苏两国还处于“蜜月期”,周恩来的活动为中国的经济和内政及中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很难做到公正地评价周恩来在经济、外交与苏中友好发展方面的功绩,因为在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所有的成就通常都只归功于一个人——党和国家的领袖。其中,1959年底莫斯科出版的由苏联和中国经济学家联合著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1949-1959》证明了这一说法。书中随处可见毛泽东的话语、演讲、文章和报告,而提到周恩来的只是1959年4月18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次讲演①。

       这一时期苏联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间接影响了苏联学者对周恩来的研究。1950年2月14日,他与周恩来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为维辛斯基在担任苏联总检察长期间,曾经直接参与了斯大林时期的镇压,所以斯大林去世后,尤其是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以后,苏联在正式的文章中不再提到他的名字。因此,维辛斯基和周恩来所共同签订的条约在苏联很少被提及。

       在中苏关系急剧紧张和变冷后,苏联学者对于周恩来的认识更加对立。一方面存在着其功绩是第一位的认识。这种观点认为,在“大跃进”之后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年),周恩来企图维系国民经济,阻止最困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68年)的经济崩溃,1972年后致力于维护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化。另一方面,周恩来是毛泽东最紧密的战友,苏联上层对毛泽东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此对周恩来也持否定态度。对周恩来持否定态度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华沙条约组织的五个国家向捷克斯洛伐克派出军队后不久,周恩来在1968年8月23日招待罗马尼亚驻华使馆官员时,第一次将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此后,苏联对周恩来的态度转向了更加消极的一面。

       在我看来,对周恩来的评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1979年苏联著名政治学家费德罗·布尔拉茨基写的《毛泽东和他的继任者》。布尔拉茨基认为,虽然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受过高水平教育的领导人之一,但他从不自居为党内或党的思想的领导者,而是选择作为一个“党和国家内不可或缺的助手”的角色②。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观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因为周恩来坚持应“以一定的生产发展作为支柱,而不是依靠嘈杂的政治运动”③。1975年,中国出现了批判英雄小说《水浒传》的运动,运动中某些人将宋江作为投降主义的象征,并借此来反对周恩来④。另一方面,已经病入膏肓的周恩来试图联合军队,努力“争取邓小平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反对文革中的野心家,这也成为了周恩来的政治遗嘱⑤。

       20世纪80年代,即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对周恩来的形象进行了新的诠释。改革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同时在科学出版物中出现了以积极的基调来重新看待周恩来外交和经济活动的回忆录。苏联外贸部副部长科瓦利在传记性的文章中介绍,1953年初,斯大林会见周恩来时,为了实现苏联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周恩来阐述了中国领导层的看法。周恩来访问的目的是为了与莫斯科签订原则上的协议,以便李富春率领的代表团讨论具体问题。最后,在赫鲁晓夫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访问中国时,中苏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的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协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隆重的纪念大会上,中国总理周恩来阐明苏联“慷慨无私地援助”新中国,“这是有助于我们事业胜利的重要的因素”⑥。

       第一篇真正研究周恩来的学术文章是瓦拉霍娃于1988年发表的,她研究了周恩来在建立和完善中国外交中所发挥的作用。她以客观积极的立场,分析了周恩来针对不同类型国家采取的不同外交方式,以及他的外交风格和特点。瓦拉霍娃或者掌握了关键的信息,或者是有意描述了这样的史实:周恩来1963年底至1964初是如何访问非洲国家的,周恩来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苏联对这些问题的报道完全是负面的。瓦拉霍娃的文章还特别强调了周恩来个人特质,卓越的记忆力、出色的工作能力、敏锐的政治直觉和妥协能力,以及个人的谦虚、自我控制能力等⑦。按照她的观点,周恩来为了缓冲中苏关系中某些消极事态的发展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她在整篇文章中深刻描绘了周恩来作为中国革命卓越领导人复杂而又正面的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