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是审计业务的一部分,将绩效审计置于审计业务整体架构中研究,有利于科学认识绩效审计。本文以审计业务整体框架为基础,提出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 审计业务架构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都必须使用一定的资源,同时,都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由于资源有限,必须有效地使用资源;如果这个活动是由他人托付或资源来源于他人,则还要报告目标达成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 委托代理关系是人类社会文明孕育的有效制度安排。一般来说,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开展的活动,其目标由委托人确定,或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期望确定。委托人对代理人一般有如下期望:按既定的时间达成活动目标;在开展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有效使用资源;如实报告目标达成情况、遵守法律法规和使用资源情况。 委托人的上述期望不一定能实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期望,导致机会主义行为。首先,代理人可能偏离委托人对活动的目标期望,追求自己的目标,或者不能按委托人期望的时间达成目标;其次,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在活动进行时,可能不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代理人可能不按约定使用资源,而将资源用于对自己更有利的领域,或未按委托人的要求有效使用资源;第四,代理人可能虚假报告或不报告目标达成、法律法规遵守和资源使用情况。 针对上述行为,委托人会建立一种机制,包括制衡机制、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审计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审计业务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审计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代理人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通过审计可以得到鉴证,这就形成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审计业务;对于代理人没有提供而委托人又关心的信息,委托人也可通过审计途径获得,这就形成直接报告业务。从审计信息鉴证的内容出发,对于资源来龙去脉相关的信息鉴证,称为真实性审计;对于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信息鉴证,称为合规性审计;对于目标达成和资源使用效率相关信息的鉴证,称为效益性审计。 绩效审计基本要素 审计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模式、审计结果利用。绩效审计也不例外。 (一)绩效审计本质 从审计业务架构出发,绩效审计有两种理解,一是绩效是指代理人对委托人期望的履行情况,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全部期望都是绩效的内容。包括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和效益性审计。二是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和效益性审计都是独立的审计业务,由于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主要与财务资源相关,一般合称为财务审计,而效益性审计则称为绩效审计。这是狭义的绩效审计。由于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的基本要素相对成熟,本文对审计基本要素的讨论,仅限于效益性审计。 (二)绩效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审计”,它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计目标是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审计目标有两个重要内涵,一是这里的“人们”是指谁?二是这里的“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是什么? 就绩效审计来说,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是审计组织,二是审计委托人。如果理解为审计组织,则审计目标就是审计组织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如果理解为审计委托人,则审计目标就是审计委托人通过审计组织的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从问责视角看,问责主体是绩效审计的委托人,绩效审计是问责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问责信息保障。问责需要什么信息,绩效审计就应该保障什么信息。所以,如果说绩效审计组织有“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那就是高质量地保障问责信息。绩效审计组织应该围绕问责主体的信息需求开展审计工作,而不应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那么,问责主体通过绩效审计组织的审计实践“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境地或标准”是什么呢?事实上,绩效审计只是问责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全部,在问责系统的要素分工中,绩效审计的基本功能是问责信息保障,当鉴定问责信息的真实性时,就是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当直接提供问责信息时,就是直接报告业务。 所以,作为问责系统组成部分的绩效审计,其目标是通过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鉴证代理人目标是否达成、资源使用是否有效率,通过这种信息保障作用,促进代理人改善业绩、提高效率和效果。鉴证信息是直接目标,而促进代理人改善业绩、提高效率和效果,才是终极目标。 (三)绩效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是审计行为的执行者,通常是指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员。绩效审计主体是绩效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都可以开展绩效审计业务。由于绩效审计一般伴随后续改进,可能涉及较多的业务信息,所以,通常情况下,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从事这类业务较多。 (四)绩效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是指审计活动的对象,也称审计对象或被审计单位。从问责来说,审计客体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人。但是,代理人本身并不是审计客体,只有代理人从事的活动才是绩效审计客体。一般来说,可以将代理人从事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项目,即一个特定事项,项目有具体目标,也有相应的资源配置,还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同时,也会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报告,这些要求使得项目成为绩效审计的对象。第二类是政策,任何政策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并且会涉及相关的资源使用,同时,也需要了解政策实施结果,这些要求使得政策成为绩效审计的对象。第三类是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具体的目标,都要进行资源配置,并且都需要报告其目标达成和资源使用情况,这些要求使得组织成为绩效审计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