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审计管理模式深化应用探析

作者简介:
刘瑶,张云龙,许方义,湖北省审计厅、荆门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审计管理基本涵义及内容

      (一)审计管理的涵义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及其所体现的审计关系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实质上是一种对经济监督活动的管理,包括审计组织管理、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涉及审计管理理念、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管理模式、审计管理方法、审计管理技术手段等许多问题。实践证明,审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审计管理信息化,对于审计工作适应新形势、加快审计事业发展、推动审计工作现代化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管理具体内容

      在现代审计管理理论中,审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目标都要从事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这些相关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审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审计计划、审计组织、审计业务、审计成本。

      1.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编制、协调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并评价和报告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活动过程,是审计机关对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协调、调整、检查和考核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的总称。计划管理是一个动态概念,通过计划编制管理、执行管理和质量管理,有效调度各项审计资源,以保证审计项目的有序进行,提高审计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并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组织管理。审计组织管理是对建立审计业务机构和综合管理机构、组织审计人员队伍和审计业务工作所采取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手段和措施的总称。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审计工作和审计业务任务的需要,设立或调整审计业务机构、综合管理机构,组织并调动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科学整合并配置组织可以调配的各项资源,协调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完成审计任务。

      3.审计项目实施管理。审计项目实施管理,又称之为审计作业管理,是指审计组按照审计项目计划,对一个具体审计对象履行审计职责全过程活动的总称,通常我们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4.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与审计项目实施管理的管理对象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能有所扩展。它是指审计机关以保证审计项目质量为中心,以提升和扩大审计成效为目的,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审计全过程为对象所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它的管理主体不仅是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还包括从组织的最高决策者到一般审计人员的全体参与人员;项目质量不仅是程序、形式的合法、合规和审计风险的控制,更体现在审计监督作用和建设性作用的充分发挥,体现在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管理的职能还包括标准的制定和规范,项目质量的考核和对审计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

      5.审计成本管理。审计成本管理是指审计机关的管理者或决策者,为使得该机关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责和职能,提高机关综合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所采取的计划、控制、评估和反馈等各种手段、措施和行为。

      二、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管理现状及问题

      对于审计信息化,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做过精辟论述: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金审工程”一、二期顺利实施,审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计算机审计技术广泛运用,审计管理的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实现质的飞跃。但目前审计管理仍显现以下现状和问题:

      (一)审计管理仍以硬件投入为主

      据来自计世资讯网站的消息,整个审计行业在2011年的IT投入中,硬件投入占总份额的72.1%;软件占16.5%;服务占11.4%。在硬件投入中,PC机和笔记本电脑仍是重点采购产品,占硬件投资比重近一半。这表明从审计行业整体来看,审计信息化仍然处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二)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

      现阶段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在审计署组织的应用系统培训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年龄稍小、对计算机熟悉的学员很容易学会基本操作;而部分年龄稍大的学员则计算机水平有限,然而后者往往是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系统培训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审计经验丰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审计人员上。

      (三)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

      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职能处室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目前审计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占有并且能够共享的有效信息不足。一方面信息不完整,不能对审计决策、审计实施形成有力的信息支撑;另一方面共享性差,有限的信息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一方面要做好信息收集、整理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审计数据库,包括宏观经济、法律法规、审计对象以及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审计结果和审计专家经验等信息。另一方面要依靠有效的网络,分层次地形成信息共享。

      (四)信息化审计管理中存在误区

      部分审计机关认为信息化审计管理模式专业性太强,只需审计署和省审计厅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信息化审计管理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信息化审计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信息化审计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一些地方和单位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特别是对计算机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重视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