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统计风险流程化管控机制初探

作者简介:
张武波,何英,吴丹,深圳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特区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当前趋向日益明朗的大数据时代,审计统计工作也不可避免遭遇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是审计机关的宝贵资源,怎样确保这些海量数据的真实完整,规避统计数据带来的隐性风险,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审计信息,成为目前审计统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考察审计统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以流程化管理思路,系统解决对审计统计数据的资源整合与风险控制。

      一、审计统计风险的定义和构成

      审计统计风险一般是指审计统计报表未能客观准确反映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处理处罚和审计成果利用等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机关基本情况的风险。由于审计统计报表是由所有已完成审计项目的台账和审计机关基本情况台账生成,因此审计统计风险应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类。

      (一)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相关的审计统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填写台账、生成报表出错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台账填报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项目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素质等因素。审计报告越清晰,台账填报人员的责任心越强,审计统计的固有风险水平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二)控制风险。指审计统计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台账、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水平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完善性和执行力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弊,但可以将统计风险降至最低。

      (三)检查风险。指审核人员未能发现台账、报表填报上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独立存在于整个审计统计管理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起决定了审核人员需要抽查的范围及审计项目的数量。

      二、审计统计风险的成因

      (一)责任心不强,马虎对待审计统计工作,造成固有风险。审计统计台账的填制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审计组报送反映审计工作情况的重要途径。审计机关通过对审计统计台账、报表的层层汇总,及时掌握区、市、省及全国的审计工作情况。按照《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审计统计工作规定的通知》,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指定的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填报审计统计台账,提交审计组组长审签和审计业务部门审核。审计署同时也指出,审计组指定填制台账的审计人员最好是了解项目整体情况的主审。而部分审计人员把审计统计工作当成副业,不钻研统计业务,造成审计台账填制的重大错误。如有的台账存在明显的勾稽关系错误,甚至出现把金额单位看错,把金额问题填成了非金额等常识性或低级性错误。

      (二)缺乏有效约束,审计统计工作程序不能完全履行,造成控制风险。根据《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审计统计工作规定的通知》,审计统计工作程序为:审计组负责填报审计统计台账,审计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审计统计台账,审计统计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审计统计电子数据通过软件进行汇总,但部分关键的审核环节却只能依靠手工进行并通过纸质件体现,容易出现缺位,如:部分台账未经审计组长审核签字就直接汇总生成统计报表,部分报表未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就直接报送统计工作管理部门。

      (三)数据量大,审计统计软件功能欠缺,造成检查风险。以深圳市为例,仅2012年,市本级审计项目数超过一千个,市区两级审计项目数超过三千个,其中每个项目又由若干审计统计指标组成。作为审计统计工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审计情况统计报表的勾稽关系计算和异常情况分析,重点抽查相应的审计统计台账,进而发现问题。然而,现有审计统计软件的自行校对功能很弱,不能直接显示报表的当月新增数,不能对异常数据进行提醒,甚至连基本的勾稽关系错误都不能发现。仅依靠审核人员的手工计算和肉眼识别,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因为个人判断的可能偏差或自身局限造成检查风险。

      三、审计统计风险的现实影响和危害

      (一)影响审计机关接受上级检查考核的结果。上级审计机关非常重视审计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审计署对全国审计统计数据不定期进行抽查汇审或交叉复核,对抽查发现问题的单位全国通报。广东省审计厅每年对全省的审计统计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打分,考核结果全省通报。深圳市审计局从2012年底开始,对各区审计统计工作质量进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并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评。审计统计数据的质量既与审计工作整体水平有关,也与各级审计机关接受上级检查考核的结果息息相关。

      (二)影响领导的判断与决策。审计统计数据是审计业务的综合与直观反映,更是审计机关领导乃至一级政府行政首长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的业务工作周期或时段,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汇总、分类和归纳,分析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变化,得出结论,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一手原始数据如果出现较大的错漏,可能导致无法定量分析或实质性错误,进而影响领导决策的准确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方向性误判。比如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两组统计数据的不吻合导致无法对全国的经济形势做出有效的分析判断,也直接影响到高层领导的重大决策。同样,审计统计数据如果不准确,也会导致不能准确反映各类型、各行业、各地区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从而影响审计机关领导的判断与决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