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才能力需求与MAud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高洁,夏昕,张庆龙,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对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输出主力,其培养结构在学术型与专业硕士方面的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为此,从缓解就业压力与培养专业硕士的需求出发,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行“双轨制”,培养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包括会计硕士(MPAcc)在内的全日制专业学位人才,2012年起我国开始招收第一批全日制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Aud),以不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会计、审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根据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审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审计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学基本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审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从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来看,其定位于较高层次,突出了审计专业硕士培养的职业化和应用型。

      从实际运行来看,我国在审计专业硕士培养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大多沿用会计专业硕士方面的培养经验来开展审计专业硕士的教育培养。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会计教育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倾向,即推行以学科供给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的教师习惯于将系统、专门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的响应,往往脱离会计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培养。这种现象在开展审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后依然存在,尤其在审计专业授课教师严重缺乏的高校体现极为明显,甚至出现了审计专业硕士与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与目标的趋同性。虽然不少高校吹捧着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口号,却主要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套路,沿用原有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来建设审计专业硕士的教学体系,把审计硕士变成了会计学术型硕士的衍生品。虽然审计按照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个体系,但是从现实培养来看,各个高校普遍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发展以CPA为核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体系教育,这又与原有的本科教育中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学培养体系难以区别,许多学生甚至也错误地认为,审计专业硕士就是培养CPA专门人才。

      通用电气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变革总是孤独的”。大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出冒险的尝试。这足以证明为什么很多组织的变革求新之路举步维艰。MAud教育的价值几何?相信社会还没有过多的检验结果,但当前已经进行多年的MBA、MPAcc、MPA等教育模式正饱受争议。更多的雇主开始倾向于招聘本科毕业生,推行内部晋升机制,并建议优秀的年轻员工留在公司谋求发展,而不是返回校园接受继续的上学教育。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些专业硕士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仅是延后了原本的就业时间,但并没有真正掌握专业硕士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各高校教学方式老化,没有过多地在学生的“行”和“悟”方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从学校门出来再进入学校门的学生依然十分迷惘,不了解未来的职业需求与能力要求,将本科阶段的学习思维一直延续到专业硕士毕业。这些使得雇主单位大为苦恼,甚至认为我们培养的专业硕士学生“高不成低不就”。

      为此,本文以审计人才能力需求的视角作为切入点,结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在审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积累的经验与实践做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我国审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的一些改革问题。

      二、审计人才能力需求与胜任能力框架设计

      (一)对审计人才能力需求的理解

      什么是审计人才?我们认为,审计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审计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他们是审计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事业的主要产品,能力和高素质是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当前来看,审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监督、鉴证经济行为,而是走向了更高层次的咨询、增值服务。从政府审计未来发展的需求来看,审计人才需要具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能够真正从制度层面提出合理建议,进行政策咨询、评估和评价。审计人员如果缺乏对相关领域深度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实践技术发展的了解,将难以胜任未来工作目标的要求。从内部审计需帮助企业完成增值目标的未来需求来看,内部审计是一种专家行为,更是一种职业行为,这种行为需要内部审计人才在关注风险、深度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而不再是传统的“挑毛病”、“找麻烦”,更不是只要具备了会计职业背景就能够胜任的职业。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咨询服务等能力,不断转变内部审计的地位、角色和功能的发挥。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未来发展需求来看,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低端业务,而应加速向高端型、高附加值、国际化业务发展。由此,其对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国际化、复合型的发展趋势。

      (二)审计人才胜任能力框架的搭建

      以上仅是从对审计人才的理解及审计人才需求的角度,简单述及了我们对于审计人才能力需求的理解,而想要对这些能力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述,需要我们构建一个针对审计人才的通用胜任能力框架。

      1.胜任能力框架的一般模型与构建方法。从国外来看,胜任能力(competency)源自于拉丁语Competere,意思是“胜任特征”,“胜任力”,“胜任素质特征”等。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人们就曾通过构建胜任剖面图来说明“一名好的罗马战士”的属性特征。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对于职业胜任资格的测验逐步产生,胜任能力的概念也应运而生。20世纪初,被称为“管理科学之父”的泰勒(Taylor)开展了对“管理胜任特征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的研究,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胜任能力研究的开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