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未来: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有西方学者提出:“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如今这种观点有所改变吗?应从技术还是哲理层面来发掘中国的古典修辞学思想?套用单一文化背景下的西方古典论辩模式,多元文化和全球视角,“对话”中国古代先哲:孔子、鬼谷子、韩非子、叔孙豹和主父偃,以期彰显中国古典修辞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回答了以下问题:中国古代有修辞学吗?“西方之外无修辞学”,是偏见,还是傲慢?怎样理解中国的古典修辞学?在全球化时代,应持怎样的修辞观?古典修辞学观照下的国际修辞学研究新趋势是什么?作者认为,修辞不仅是一种演说论辩、说服工具,也是一种道德修养,一种人生追求,一种使人生永恒的方式。它既是安身立命、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社会秩序、文化和文明样类是通向仁爱、至善和世界大同的有效途径。全球修辞正在成为一种人类新秩序,一种学术思想碰撞与融合的新视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23~133 论语体的语体变量 本文以言语活动为依托探讨对语体的本体认识,以及以语体变量为核心的语体研究方法。论文首先以言语活动作为研究的初始概念,论证了语体的性质和本体构成并对语体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语体的本体构成出发,提出语体研究的方法主体应该是解释,由于语体是一种复杂现象,解释的相关性问题就应落实在“分解-整合”的可能性上,从而铺垫了提出语体变量概念的必要性。论文认为传统的语体研究因为将语体的形成归因于使用域而不是使用,导致研究遭遇了瓶颈,而语体语法的新进展则在语体与言语活动的联系以及特征分解的研究方法上提供了启示。在此基础上论文集中讨论了“分解一整合”所带来的语体变量的问题,从变量的提取、语体变量与子变量、变量的组配与语体的类型、语体变量与使用域等方面,明确了如何运作语体变量是语体研究在方法上的集中体现。最后从语体变量出发,提出了语体研究的四种范式:解释范式、推绎范式、本体范式和语篇范式,对前两种范式还提供了个案分析。 《当代修辞学》,2013.3.1~22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英词汇推理加工模式研究 范琳/杨赛/王震 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和回溯相结合的方法,以平行汉英语篇为实验材料,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英词汇推理加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受试在词汇推理过程中利用了包括语言知识(汇、句子、语篇)和非语言知识在内的多种知识源。其中,句子层面知识源在一语和二语词汇推理过程中均使用最多;2)受试的一语词汇推理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二语推理成功率;3)受试对二语词汇的成功推理有助其二语词汇知识的发展,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即时记忆单词意义,尤其是识别和记忆单词词形,起着重要作用;4)受试的二语词汇知识水平与其词汇推理成功率以及词汇意义记忆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现代外语》,2013.3.269~277 “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的设计理念 张宝林/崔希亮 目前,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语料库建设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尚不能满足教学与研究的多方面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的课题,力图通过该课题的实施,进一步推动语料库的建设与发展。该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是:(1)理念创新:建设最好最大的语料库,实现最充分的资源共享,全心全意地为全世界的汉语教学与研究服务;(2)内容创新:在建设语料库的过程中,进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本体研究,提高语料库建设水平;(3)方式创新:全球汉语学界携手共建,基于web的语料协同标注平台,以及“搭积木式”的动态建设策略等。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5.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