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元部的形成与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作藩,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研究(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古汉语研究

内容提要:

中古时期的元部包括《广韵》元、魂、痕三韵。上古元部的内涵比中古大,除了《广韵》的元韵,还包括《广韵》寒、桓、删诸韵全部以及山、先、仙三韵各一部分字。而中古元部所属字,除了《广韵》的元韵,还包括归属于上古即《诗经》韵系中文部的《广韵》魂、痕韵字。先秦元部只包括《切韵》系元韵字和寒桓删山等韵字,不与魂痕韵字相押。到两汉韵文中,元部字与文部字合韵现象开始增多。齐梁以后元韵与痕、魂合流为一部,沿用于近体诗。宋元以后的变化情况是,臻摄的元韵与山摄诸韵相押成为常态,进而逐渐形成现代含[an][ian][uan][yan]四个韵母言前辙格局。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古时期的元部包括《广韵》元、魂、痕三韵。①《广韵》卷一韵目“元第二十二”下注:“魂痕同用。”《集韵》卷二元韵第二十二下注:“与魂痕通。”《诗韵》(即《平水韵》)则把“元魂痕”合并为“十三元”。唐、宋以来的近体诗(律诗)都是依照这一规定以押韵的,极少落韵。在“诗韵”里,元韵虽不算宽韵,也不是“窄韵”或“险韵”,而属于“中韵”一类,但人们总感到元韵用起来很困难,稍不留意则容易犯不是与先寒两部相混、就是与真文两部相混的毛病,认为它比“险韵”还险。所以科场中才有“该死十三元”的怨言。正因为如此,一些音韵学者或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平水韵》中的元韵是人为的,是没有实际语言根据的。王力先生(2004:117)对这一问题曾进行过历史分析。他说:“《广韵》元魂痕排在一起,元韵下面注明魂痕同用,这是适合南北朝诗人用韵的情况的。但是,依照上古的语音系统,元在寒部,魂痕在文部;依照韵图,元在山摄,魂痕在臻摄。在这一点上,《广韵》不但和上古音系不一致,和宋以后的实际语音也不一致。《平水韵》把元魂痕合并为一个韵,后代按照《平水韵》作诗,由于和实际语音不符,做诗的人对元韵很难掌握,所以有‘该死十三元’的说法。这种情况颇难解释。可以这样设想,在南北朝时期,某些地区确有元韵和魂痕的元音相同的现象,但从整个发展来看,元韵还是和寒桓删山仙为一类,魂痕还是和文欣谆为一类,韵图的记录是正确的。”

      本文就是在王力先生的启示下,欲进一步考查元部自上古到中古、到近代的演变情况,探索它的发展历史。

      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卷第一平声,二十一元收录有13个小韵、121字。其13个小韵(反切后数字是本小韵所收字数)及所收常用或代表字如下:愚袁反17(元原源嫄源沅黿芫)、韦元反10(袁爰垣園援辕猿)、孚袁反6(飜[翻]番幡)、況袁反15(暄喧萱谖吅)、附袁反34(烦繁樊繙燔璠膰藩蕃)、於袁反13(鸳寃涴宛鵷)、语轩反4(言琂甗)、丘言反2(攑)、虚言反6(轩蓒掀)、居言反8(腱鞬靬)、谒言反1(蔫)、甫烦反3(蕃藩轓)、渠言反2(赶)。

      

      以上共计43个小韵、234字。

      《广韵》上平声卷第一“二十二元”收录14个小韵159字。所增小韵是:武元切1(樠)。上声卷第三“二十阮”收录15个小韵89字。所增小韵是:居偃切5(湕楗键)。去声卷第四“二十五愿”收录17个小韵75字。所增小韵是:居愿切2(絭)。以上共计46个小韵、323字。较《切韵》平上去三声各增一小韵,合增89字。

      《切韵》《广韵》这些元部的音节、收字在先秦韵文里是怎样一种被运用的情况呢?我们先看《诗经》。据王力先生(1986)的《诗经韵读》,可知其元部入韵字中,属于《切韵》(《广韵》)元韵(包括上声阮韵、去声愿韵)的有“幡藩、樊燔繁蕃、番、反、言、巘、原嫄、愿、轩、憲、谖、垣園援、远、婉、怨、苑”等字。而与这些元韵字相押的则有属于《切韵》(《广韵》)寒(举平以赅上声旱韵和去声翰韵,下同)、桓(缓换)、删(潸谏)、山(产裥)、仙(獮线)、先(铣霰)诸韵字。例如《邶风·泉水》三章叶“干、言”;《卫风·淇奥》一章叶“僩、咺、谖”;又《考槃》一章叶“涧、宽、言、谖”;又《氓》二章叶“垣、关、关、涟、关、言、言、迁”,六章叶“怨、岸、泮、宴、旦、反”;《王风·中谷有蓷》一章叶“乾、叹、叹、难”;《郑风·缁衣》一二三章叶“馆、粲”;又《将仲子》三章叶“園、檀、言”;又《大叔于田》三章叶“慢、罕”;又《羔裘》三章叶“晏、粲、彦”;又《女曰鸡鸣》一章叶“旦、烂、雁”;又《狡童》一章叶“言、餐”;又《东门之墠》一章叶“墠、阪、远”;又《野有蔓草》一章叶“漙、婉、愿”;又《溱洧》一章叶“涣、蕳”;《齐风·还》一章叶“还、间、肩、儇”;又《甫田》二章叶“娈、丱、見、弁”;又《猗嗟》三章叶“娈、婉、选、贯、反、乱”;《魏风·十亩之间》一章叶“间、闲、还”;又《伐檀》一章叶“檀、干、涟、廛、狟、餐”;《唐风·葛生》三章叶“粲、烂、旦”;又《采苓》一二三章叶“然、言、焉”;《秦风·驷驖》三章叶“園、闲”;《陈风·东门之池》三章叶“菅、言”;又《泽陂》二章叶“蕳、卷、悁”;《桧风·素冠》一章叶“冠、栾、博”;《曹凤·下泉》一二三章叶“泉、叹”;《豳风·伐柯》二章叶“远、践”;《小雅·常棣》三章叶“原、难、叹”;又《伐木》三章叶“阪、衍、践、远、愆”;又《杕杜》三章叶“幝、痯、远”;又《南有嘉鱼》二章叶“汕、衍”;又《六月》五章叶“安、轩、闲、原、宪”;又《鹤鸣》一二章叶“園、檀”;又《斯干》一章叶“干、山”;又《小弁》六章叶“山、泉、言、垣”;又《巷伯》四章叶“幡、言、迁”;又《大东》三章叶“泉、叹”;又《頍弁》四章叶“霰、見、宴”;又《青蝇》一章叶“樊、言”;又《宾之初筵》三章叶“筵、反、幡、迁、仙”;又《角弓》一章叶“反、远”,又二章叶“远、然”;又《白华》一章叶“菅、远”;《大雅·黄矣》五章叶“援、羡、岸”,又八章叶“闲、言、连、安”;又《文王有声》四章叶“垣、翰”;又《生民》一章叶“民、嫄”(真元合韵);又《公刘》二章叶“原、繁、宣、叹、巘、原”,又三章叶“泉、原”,又五章叶“泉、单、原”,又六章叶“馆、乱、锻”、“涧、涧”;又《民劳》四章叶“安、残、綣、反、谏”;又《板》一章叶“板、瘅、然、远、管、亶、远、谏”,又二章叶“难、宪”,又七章叶“藩、垣、翰”,又八章叶“旦、衍”;又《抑》七章叶“颜、愆”,又十二章叶“难、远”;又《崧高》一章叶“翰、蕃、宣”,又七章叶“番、嘽、翰、宪”;又《韩奕》六章叶“完、蛮”;又《江汉》四章叶“宣、翰”;又《常武》五章叶“嘽、翰、汉”;《周颂·执竞》叶“简、反、反”;《鲁颂·有駜》三章叶“駽、燕”;《商颂·殷武》六章叶“山、丸、迁、虔、栝、闲、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