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接受”下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方法设计 ——兼论构建“机构形象修辞学”和“实验修辞学”的可能 胡范铸/陈佳璇/甘莅豪/周萍 国家形象修辞应该说是机构形象修辞的一种特殊类型。修辞学历来关注的主要是个人话语,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机构话语的修辞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而这一趋势也势必深刻制约中国当代修辞学的发展。目标产生问题,问题选择方法。中国修辞学包括机构形象修辞的根本目标是推动社会发展。在当代社会,修辞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说的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如何“我说你听”的问题,而是“我”、“你”、“他”互动的过程,由此,机构形象修辞如何表达是重要的,但如何接受也许将更为重要。与个人话语交际不同,当代机构修辞的一大特点就是“海量接受”,面对的不是一个接受者,而是巨量接受者的集合。为了有效分析这一集合对于机构修辞的接受过程,实验修辞学研究将是一种重要的选择。实验修辞学就是运用调查、测试、计量、建模等自然科学、心理科学的方法研究修辞行为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新的课题,需要更多的方法探索和设计。由此,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机构与机构、机构与社会的对话,我们以为,可以借助目标词词频统计研究机构形象修辞的关注度,借助目标词共现分析研究机构形象修辞的语义价值,借助目标词前三网页研究考察机构形象修辞在网络海量信息中的有效存在,借助目标词自由联想测试研究机构形象修辞的目标接受者认知中的概念结构,借助目标词引文分析研究机构形象修辞的被转述率……由此,也许将有效克服机构形象修辞中最大的弊病“自言自语”。 《当代修辞学》,2013.4.1~9 中西翻译伦理研究:方兴未艾还是根基未稳 ——兼论国内的“翻译伦理”概念界定 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翻译伦理”已逐渐成为了翻译理论研究者所耳熟能详的重要概念。然而,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涌现出多部专门论述翻译伦理问题的重要著述,近十年来西方相关研究并未取得更大突破;反观我国,近年来对翻译伦理问题的强烈关注似乎产生了更为丰硕的成果,倡导建构“翻译伦理学”、“翻译的伦理学研究途径”的相关论述层出不穷。文章对中西翻译伦理研究的大体发展路径进行梳理综述,并借鉴道德哲学、伦理学领域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对国内的“翻译伦理”概念界定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伦理”不等于“翻译规范”;就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对“翻译伦理”基础概念的探讨有待进一步开阔视阈,为可能的“伦理学途径”翻译研究打下基础。 《外国语》,2013.4.86~95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词原则、类型学特征及其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过去十年,对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研究逐渐深入,既有新的语料,也有新的分析。现在,其核心问题如合成复合词的构词原则仍是研究重点,它对汉语类型学特征的认识以及对语言习得过程都有重要启示。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一、汉语合成复合词严格按照“中心语素右向原则”构成,仅双音节句法语序者除外;二、基于语法运作的经济性,名词性单音节黏着词根要跟临近的双音节动词组合;三、合成复合词的语序跟动词是否有屈折形态没有直接关系,但屈折形态和音节模式都是重要的类型学特征,也是合成复合词习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48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