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三十年来,人们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合格条件(也称允准条件)或者说所要受到的限制做了不少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Huang(1982)首先指出汉语话题和英语话题一样要遵循“区域性(locality)限制”,即同英语话题一样,汉语话题也不能从述题中的“岛屿”中移出。徐烈炯(2003)在Xu & Langendoen(1985)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话题结构中的述题本身必须合乎语法”的句法条件以及“话题要么定指或类指,要么表示对比、强调”的语义条件。Huang(1992)提出“语法功能限制”来解释汉语话题所要受到的限制。袁毓林(1996)则提出词汇限制,认为在汉语中,只有允许宾语悬空(stranding)的动词的宾语才能前移而成为话题。Pan&Hu(2002)①也提出了一条句法允准条件和一条语义允准条件。他们认为:1)汉语话题分“英语式话题”(如“那个人,我喜欢”)和“悬垂话题”(如“那些人,我看你你看我”):“英语式话题”必须与述语中的某个句法空缺或接应代词(resumptive pronoun)同指,因此述语必须是句法开放性谓词(syntactic open predicate),此为话题的句法允准条件,而“悬垂话题”与述语中的任何句法位置都不相关,但述语必须在语义上不自足,有语义空缺起着语义变量的作用,属于语义开放性谓词(semantic open predicate),此为话题的语义允准条件;2)不同语言会采用不同的话题允准条件——汉语中的“英语式话题”采用句法允准条件,而“悬垂话题”采用语义允准条件,换句话说,在汉语中,句法开放性谓词和语义开放性谓词都能允准话题,分别产生“英语式话题”和“悬垂话题”,但在英语中,所有话题都是“英语式话题”,只采用句法允准条件,即只有句法开放性谓词能允准话题;3)“英语式话题”是移位生成,而“悬垂话题”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潘海华和韩景泉(2005)支持Pan&Hu(2002)的分析。 也有人对汉语关系结构的合格条件进行了研究。例如Huang(1982)、Ning(1993)和Aoun&Li(2003)提到了关系结构的“区域性限制”并指出,同英语关系结构一样,汉语关系结构中的中心语或零形式wh-算子也不能从“岛屿”中移出。此外,Aoun & Li(2003)谈到了“重构效应”(reconstruction effects),认为,同英语关系结构一样,汉语关系结构的中心语也必须遵循“重构效应”(对比杨彩梅2008,2012b)。 受以往研究的启示,本文尝试探讨英、汉语关系结构的合格条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句法开放性谓词和句法非开放性谓词 2.1英语关系结构的移位分析和句法开放性谓词 文献普遍认为英语关系结构的狭义句法推导中有移位的存在。主要有以下三种移位分析: 1)wh-算子移位分析(Chomsky 1977,1981; Del Gobbo 2003; Safir 1986): 如例(1)中的箭头所示,英语关系从句内的wh-算子或零形式wh-算子(用Op表示)前移到[Spec CP]位置。具体例子如例(2)a、例(2)b所示:(2)a中的wh-算子which和(2)b中的零形式wh-算子从动词made的宾语位置移到[Spec CP]置;关系从句的中心语claim基础生成。
2)中心语移位分析(Kayne 1994;Bianchi 1999; Aoun & Li 2003; De Vries 2002,2006): 如下页例(3)中的箭头所示,关系从句的中心语从关系从句内前移到[Spec CP]位置。具体例子如例(4)、例(5)所示:例(4)中的中心语claim从made宾语位置移到[Spec CP]位置;例(5)中的claim which从mnade宾语位置移到[Spec CP]位置。
3)折中分析(Aoun & Li 2003)。该分析认为,以上两种移位都存在,但分布不同:其一,在含有关系代词(如who,which等)的关系从句以及虽然不含关系代词但中心语的限定词为some、few、two、most、each等“二类限定词”的关系从句中,wh-算子移至[Spec TopP]位置,②例如在例(6)b中,关系代词who进行了移位;其二,在不含关系代词且中心语的限定词为the、every、any、ll、my等“一类限定词”的关系从句中,中心语进行移位,例如在例(7)b中,带空限定词的中心语[DP
boy]途经[Spec TopP]位置后移到[Spec ForceP]位置。例(6)—(7)选自Aoun&Li(20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