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是清代第一个对郭注《方言》进行全面研究整理的学者,他的《方言疏证》(以下简称《疏证》)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成为此后整理研究郭注《方言》的基础。①《疏证》有几种版本问世,并陆续出现了很多翻刻本、影印本、排印本,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出现符合现代学术研究要求的整理本,这对《疏证》的利用与研究和郭注《方言》的利用与研究都是不利的。上世纪90年代终于先后出版了两种点校本:一是张岱年主编的《戴震全书》本,收在第三册,黄山书社1995年出版(以下简称“黄山本”);一是戴震研究会、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室、戴震纪念馆编纂的《戴震全集》本,收在第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以下简称“清华本”)。这两种点校本当然都有其可贵努力甚至贡献在,但是皆不很理想,清华本的质量尤其令人遗憾,因此,科学整理出一种高质量的《疏证》本仍然是需要继续完成的任务。 新的《疏证》整理本应该厘清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来做,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古代语言学著作如何进行文献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对《疏证》和其他一些各具特点的个案的分析,能够为古代语言学著作整理规范的形成提供借鉴,愿方家与同好予以关注并有以教之。 一、《疏证》版本的具体情形 科学整理《疏证》,首先要厘清各种形态的传世版本,否则连底本选择都会出现问题。《疏证》各种性质的版本很多,考《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③明确著录为戴震疏证的有下列10种: 1.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清乾隆孔继涵微波榭丛书本,又名方言疏证 2.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清乾隆孔继涵微波榭丛书本,清卢文弨校并跋,存六卷:八至十三 3.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清乾隆孔继涵微波榭丛书本,清王念孙批校,存七卷:一至七 4.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民国二十五年影印安徽丛书·戴东原先生全集本,据微波榭丛书本影印 5.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清光绪八年汗青簃刻本 6.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清刻本 7.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清刻民国三十一年四川大学重修本 8.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 9.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证,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 10.方言疏证十三卷,清戴震撰,台北大化书局影印戴东原先生全集本 根据上述著录内容,可作出如下归类:1-4及10这5种应视为同一本子,即清乾隆孔继涵《微波榭丛书》本,卢文弨的校跋、王念孙的批校都是在这种本子上进行的,《安徽丛书·戴东原先生全集》本是据《微波榭丛书》本影印的,台北的本子又是据《戴东原先生全集》本影印的;5是光绪年间汗青簃据《微波榭丛书》本重刻;6、7著录“清刻”,但未注明具体时代和版本情况;8、9是上世纪30年代的排印本。 上述版本中,孔继涵《微波榭丛书》本无疑是最早的。戴震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去世,孔继涵从乾隆四十二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7-1779)辑刊《微波榭丛书》,《戴氏遗书》即其中一部分,此本不早于乾隆四十二年,不晚于乾隆四十四年,是戴震去世之后印行的版本(以下简称“微波榭本”)。上述第5种亦祖于微波榭本,是晚清的翻刻本;6、7两种不管是否依据微波榭本新刊,也肯定晚于微波榭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安徽丛书》编印处把戴震的著作辑入《安徽丛书》第六期,所收著作除了《戴氏遗书》外,又增收了戴氏的很多种著作,总名为《戴东原先生全集》,其中《疏证》名为《方言注疏证十三卷》,为影印本。 《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中实际上还著录了不少其他《疏证》本子,只是既没有戴震之名,也无“方言疏证”或“疏证”字样,共有12种: 1.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2.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佚名批校 3.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严可均校 4.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影印 5.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清乾隆四十二年福建刻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6.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7.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清乾隆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一九八三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