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丙甫,南昌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所,E-mail:lubingfu@gmail.com;应学凤,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E-mail:xuefengying@hotmail.com。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跨语言的调查表明,在动词短语中,前置论元比起后置论元,跟核心动词的节律关系较松散(前松后紧),并且更需要或需要更多表示它跟核心动词间语义关系的形态标志(前多后少)。名词短语中的情况正好相反,后置定语比起前置定语,跟核心名词节律关系通常较松散(前紧后松),并且需要更多形态标记(前少后多)。本文首先对上述前后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写,然后通过“体词-谓词”之间的“泛主谓关系”的松散型、跨范畴可别度以及成分意义的独立性大小,对此现象作了尝试性解释,也对一些例外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11 期

字号:

      0.导言:从语序到形态

      传统语言类型学的研究重点是形态分类,而当代语言类型学的重点是语序。这一调整是必要的。因为语序是比形态更初始、更普遍的形式:任何语言都有语序,但是并非所有语言都有形态①,儿童最初的语言是只有语序而没有形态的。因此,很可能人类最初的原始语言也只有语序而无形态。新事物孕育于并取决于旧事物。语序的某些特点决定了形态的最初产生及形态的特点。本文尝试分析语序跟形态的相关性,解释语序决定形态的一些动因和规律。

      为了表述的方便,规定以下符号的运用。两个成分的组合,有两个排列,我们用曲线括号表示组合,用方括号表示排列,如{名-定}组合概括[定-名]和[名-定]两个排列。组合内部两个成分的顺序,统一为把核心成分放在前面,如用{名-定}而不用{定-名}。成分范畴的标注,在向心结构中,通常是核心词用聚合性的词类、词性,而从属语根据其跟核心词的句法关系用组合性成分标注。当排列中两个成分都用聚合性词类表示时,核心用粗黑字体标示,如{N-A}派生出的两个组合为[N-A]和[A-N]。

      本文所说的“前后不对称”,在文献中一般称为“左-右不对称”(left-right asymmetry),这是因为这种不对称在多数文字上表现为空间性左右不对称。考虑到这种不对称的本质是语流中时间性的前后区分,本文称为“前后不对称”②(pre/post-head-word asymmetry)。

      1.动词短语内部节律上的“前松后紧”和形态上的“前多后少”

      1.1 中国境内语言的有关语料

      先看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学习/张三”中,前后两个成分很紧凑,除了插入动词后缀外,不能插入任何句子成分③。而“向张三//学习”前后两部分相对松散,中间可以插入不少成分,如“向张三虚心地学习”。这就是以动词为核心的动名组合(动核名从组合)内部的“前松后紧”现象。并且,同样一个论元“张三”,前置时必须带一个语义标志“向”(除非“张三”为话题,如“张三,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后置时不能带,这就是动核名从组合内部的形态的“前多后少”现象。关于话题化所造成的有关例外,后面第5节还会讨论到。

      上述区别具有普遍性。下面我们举更多例子来说明。

      吴为善(2006:127)列举了一些同一论元充当主语和宾语时节律松紧不对称的现象。这实际上也就是同一论元前置和后置的不对称。动词跟后置论元的结合显然比跟前置论元的结合紧密得多。这种松紧差别,除了直觉可以感觉到之外,还可通过句式变化证明。下面的这些论元,前置时可以在它们和核心动词之间插入种种成分,包括施事主语和方式状语等,而后置时能够插入的成分受到极大的限制。

      (1)a.流下了眼泪 b.眼泪//流下了

      (2)a.不认识这个字 b.这个字//不认识

      (3)a.吃过了饭 b.饭//吃过了

      上述语料或多或少可以理解为有关论元前移之后,成了主语;即使前面再加上一个施事主语,提前的成分也可以看作小主语。因此,上述松紧差别可以解释为主谓关系松于动宾关系。但这个解释不能对付下面的语料,因为其中提前的成分不能分析为次话题或小主语。不仅如此,这些语料还进一步表明,同样的论元,前置时还往往比后置时更需要表示它跟动词之间语义关系的语义标志④:

      (4)a.卖了一辆车。 b.把一辆车//卖了。

      (5)a.来了北京。 b.到北京//来了。

      (6)a.撤军朝鲜 b.从朝鲜//撤军

      (7)a.望了他一眼 b.朝他//望了一眼

      (8)a.很满意这个工作。b.对这个工作//很满意。

      (9)a.大他五岁 b.比他//大五岁。

      古汉语中也存在宾语前置而需要带额外标志“之”、“是”的情况(这里的标志是附在核心动词上的“附核标志”head-marking)⑤。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11)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13)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

      类似现象在我国SVO型民族语言中也大量存在。如侗语可以把后置宾语前移到动词前,此时要加前置词标志ti(本义是“拿”)(梁敏,1980:57)。

      

      白语基本上也是SVO语言,其宾语后置时不需要标志,如果前移到词前,就需要还后置词(赵燕珍、李云兵,20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