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后澳门社团发展的状况问题与趋势前瞻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冠瑾,杭州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澳门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国家—社会关系、第三部门与非营利组织、澳门政治与社会。杭州 310024

原文出处: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在弹丸之地的澳门,社团的数量、种类以及密度都堪称世界之最。澳门社团在原澳葡政府无为而治的管治模式下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并逐步形成一个与正式权力并行的管治网络。回归后,澳门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强烈变革都影响到当地社团的生存发展。澳门社团须做出相应变革,改进运作,调适功能,调整彼此之间及自身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由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13)03-0029-08

       澳门被称为“社团社会”,这个55万人口、方圆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存在4000多个社团。所谓“社团”,主要指那些处于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之外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且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回归前,澳葡政府与当地华人社会长期相隔离,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则无为而治,澳门社团由此渗透至社会各个角落和阶层,涵盖了各项社会事务,衍生出“拟政府”功能,填补了殖民政府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空白,成为管理社会、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一个与正式权力并行的管治网络。回归后,政治生态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当地社会结构的分化重组。多元社会力量陆续出现,逐渐改变原有社会秩序与格局。澳门社团须随之做出相应变革,改进运作,调适功能,调整彼此之间及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1999年后澳门社团发展的状况

       (一)总量、速度与密度:持续大幅高速增长

       到2011年6月底,澳门共有社团4952个。其中,1722个社团建立于2000年前,而回归后新注册社团则多达3230个,占总社团数的65.2%。回归十年半间,新成立社团超过以往百多年的全部社团存量,累计增长了187.6%,平均每年新成立社团307.6个,年均增速为17.9%。以2006年为最,新注册682个社团,年增长率为24.7%。其余各年,社团增长率虽有波动,但均在7-10%之间。

       社团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事业领域的生力军。社团的数量与增长速度需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回归后澳门社团的增速远超过本地人口的增长比例。与此同时,社团密度逐年攀升,截至2011年6月的社团数较2000年增长了一倍。

      

       图1-1 回归以来澳门经济、人口与社团发展比较

       资料来源:如表1-1

       一个社会的整体进步有赖于经济领域与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比较某地区社团与经济的增长量与速度可衡量当地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澳门博彩业自2002年开放,此后当地经济保持着持续猛烈的增长趋势,年均GDP总值的增长率达到双位数。表1-1显示,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澳门社团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比例呈现相同趋势,说明回归后澳门社团的持续增长反映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由于二者的增长率仍存在一定差距,意味着澳门的社会发展依旧有部分落后于经济发展。

      

       (二)类别:来自商界的诉求与中产的觉醒

       澳门社团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此根据以往研究,综合社团主要功能及社团主体特征将澳门社团分为14类,见表1-2。当澳门社团在回归后总体保持高速及大幅度增长时,不同类型社团又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由于部分社团的主体及功能横跨多类社团,如,“澳门XX(地区)商会”同时涉及“乡族”及“工商”两类社团,在此根据其宗旨来确定其归属。表1-3显示2000-2011年6月间,各类社团的个数及比例分布。表1-4则比较了各类社团在此期间的数量变化及增长速度。

      

      

       从表1-3、1-4可知,每一类社团都较2000年有所增长。2000年前,体育类、文化类、宗教类、乡族类和联谊类社团列居前5位,至2011年中时,体育类、文化类、学术类、联谊类和工商类成为发展最多及增长幅度最大的5类社团。而增长率最高的5类社团分别是学术类、专业类、工商类、联谊类、政治类和文化类。这种变化符合澳门回归后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一方面,经济腾飞凸显经济利益,导致工商类团体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澳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强化了学术界对社会的全面关注;经济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带来了专业群体的崛起;社会的政治民主意识随经济发展而觉醒,由此学术类、专业类及政治类社团大幅度高速增长。

       (三)新兴社团的崛起:年轻一代的声音及对新生活的追求

       除了比较原有各类社团之间的增长变动,“其他类”社团的增长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兴类型社团,主要为青年群体社团、环保类社团、综合兼容类社团以及宗旨模糊类社团四类。由于该类社团自2008年起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此对2008-2011年期间“其他类”社团作分析。其中,崛起最多的社团是青年群体社团。2008-2010年,以青年群体为主体或服务宗旨的社团将近30个,且并不包括学术、专业、宗教等13类涉及青年群体的社团。这些社团部分以青年群体为主体,部分则以青年群体为客体,反映了回归后澳门青年群体自身意识的觉醒,及表达自身利益、观点、爱好的需要;亦意味着回归后澳门社会更为关注澳门青年一代的发展及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