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台湾主体意识”的形成、特性及与“台湾意识”之异同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一、“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与形成

       “台湾意识”是自发产生的,是历史演变过程自然形成的,但“台湾主体意识”则不完全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建构的,是从执政当局强调要坚持台湾的主体性及走“台湾主体意识路线”后,逐渐演变为台湾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即“台湾主体意识”。

       对于“台湾主体意识”的起源,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台湾早就有主体意识,可以追溯到抵抗荷兰人的郭怀一事件、抵抗日本人的莫纳鲁道、林爽文事件甚至还有为抵抗日本割地成立的“台湾共和国”①。只是这种认知与观点无法获得普遍认同,当时的抵抗运动不能称为“台湾主体意识”。有更多学者认为最早提出“台湾主体意识”概念的是日本的台籍历史学家戴国辉教授②。戴教授的本意是鼓励台湾人在精神上、思想上不但要摆脱日本殖民帝国主义的枷锁,同时也要摆脱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做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自由人,但民进党把主体意识、台湾意识无限上纲,极度窄化,变成狭义的“台独”意识③。戴教授的概念只是讲台湾人的“主体性”,尚没有使用“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1999年出版的《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一书中,郭正亮发表了“台湾主体性的辩证”,仍没有使用“台湾主体意识”概念。2004年,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发表的“中国是台湾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台湾人民主体性的统一论”,提出“台湾主体性的统一理论”由三部分组成,主要是批判“台独论述”,从台湾人民的角度建构两岸的统一论述,其中也没有提到“台湾主体意识”④。

       “台湾主体意识”不仅已成为今天台湾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而且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追根溯源,探讨“台湾主体意识”的起源与来由,但常常将“台湾主体意识”和“台湾意识”的起源与两者的概念混为一谈,无法准确把握“台湾主体意识”的真正要意。事实上,今天我们讲的“台湾主体意识”不是理论上的学术概念或理论探讨,而是有特定内涵的,是在特定复杂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与形成的,既有客观孕育的社会基础,也是特定人士、特定政党竭力推动建构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台湾主体意识”核心其实就是认同台湾为一个现状独立的“主权国家”。其出现与形成以及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始于民进党执政之后,即20世纪初开始形成。“台湾主体意识”是在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倡导与主导下,由一批“台独”学者人为建构,再通过民进党执政当局的宣扬与政策推动逐步形成的。

       依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台湾主体意识”概念是主张“台独”的李登辉首先提出的。台湾的苏嘉宏教授撰文指出,“李登辉开始公开提出‘台湾主体意识’”⑤。2003年10月,李登辉表示,台湾长期遭受外来政权统治,接受殖民化教育,一直未能建立主体性的意识。他进一步表示,解严后虽然逐步建立民主自由政治、社会体制,也由人民直接选出台湾人“总统”,但教育、文化仍然未脱离“大中国思想”宰制,也有不少人仍抱持强烈的“大中国意识”,导致台湾意识形态对立,政党恶斗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因此,未来必须透过“台湾正名”,让国际认清“中国是中国”,“台湾是台湾”,久而久之,台湾才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并透过教育、文化,培养人民“台湾主体意识”,才能迈向“正常国家”⑥。可见,“台湾主体意识”是针对“大中国意识”而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台湾正名”实现台湾的“法理独立”(即建立所谓的“正常国家”)。同年11月,李登辉进一步表示,“现在更重要的是要让台湾主体意识深入人心,也是未来必须努力的目标”。2004年,李登辉组织“台独”学者编纂“愿景·台湾”系列丛书,宗旨就是“提升台湾的主体意识,确立对台湾国家的认同”。其中一本书就是《台湾主体性的建构》,由李永炽、李乔、庄万春、郭生玉等“台独”学者撰写,提出台湾“切离中国,独自走自己的主体之路”,强调“台湾意识逐渐取代中国意识,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台湾要主体化、一体化,必须‘去外来化’”。同时该书认为1990年后,台湾经过政权的“本土化”、制度的“民主化”,逐渐形成有别于中国大陆的新制度与新政权,人民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台湾主体意识”就是这时候萌芽起来的⑦。

       2004年初,陈水扁在“大选”中成功连任后,绿营势力将这次胜选视为“台湾主体意识”的胜利。民进党竞选主要负责人邱义仁在选后当晚就表示,陈水扁胜选的关键原因是,陈水扁在选举过程中抓住“台湾主体意识”的主轴,选举结果也证明,“台湾主体意识”已成为台湾主流价值。2004年,台湾亲绿学者施正锋发表的《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一文是较早讨论“台湾主体意识”的论文。

       2005年前后,“台独”势力开始大力宣扬“台湾主体意识”,陈水扁公开强调“台湾主体意识路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路线”。陈水扁在2006年“元旦文告”与“春节讲话”中提出,“以台湾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摆脱了历史的窠臼与政治的教条,发源于2300万人民的对自我的认同、对土地的情感,以及命运与共的体验”;“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台湾的主体属于2300万人民,并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前途只有2300万台湾人民才有权决定”。2007年4月13日,陈水扁表示,“党内没有路线的问题,台湾主体意识的路线仍是全党同志一致服膺的路线”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