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新民,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北京 100081 高新民(1956— ),女,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为民务实清廉是群众路线集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联系群众有多种方法,但惟有从源头上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才能在实践中长久坚持群众路线,完成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使命。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9-0020-04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当前,党中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群众路线,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执政前不掌握公共权力,最大的资源就是千百万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其原因固然复杂,但党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心,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最广大群众认可、支持,是最根本的原因。换句话说,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对中国共产党获得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包含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价值观、价值取向,即强调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方向,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第二个层面是指领导方式、决策方式。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取决于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P899)。第三个层面是说党的各项工作最终要通过群众来实现,“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即具体工作路径。

       正如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样,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依靠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党的目标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更是政治生活规律、中国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形成巨大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压力,迫切要求党的政策协调公正、科学,以奠定人心向背的社会基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利益群体并存且博弈之态明显,对执政党如何代表民众利益提出多方面考验。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期,社会利益分化尚未成为社会主要问题,但在改革深化到一定阶段后,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各利益群体分享改革成果的迫切性和直接性更突出,各阶层对分享改革红利的期盼更强烈,而资源总量有限,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更突出。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决策科学性、公正性的严峻考验。再如,社会各阶层虽然客观上相互依存,但心理上的差异逆向发展,诉求分歧加大,导致各阶层之间互信不足;而公权力机构出现的体制或机制性问题、党风廉政问题又与上述问题紧密交织,导致公权力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等等。在社会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长期执政的党,如何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如何确保执政党、国家政权自身在多元利益格局中公正行使权力?这是当下群众工作、群众路线首先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态势,迫切要求加大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转变的力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建设高效、透明、服务、法治、责任型政府。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政府的作为与执政党密切相关。作为政党组织,在政府退出的领域,党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活动,但其活动方式不能再以行政权力为主,而需以服务的形象、以非权力的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有了重要发展,农村、社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逐步推广,为共产党执政提供了坚实的合法性基础。在民主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空前觉醒,互联网、新型媒体的出现则为民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民众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诉求。实践表明,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有新表现、新内涵,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群众路线与民众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联系。这意味着,群众路线的内容需要有新发展。

       三是社会对于党的作风与廉政建设的期待和民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现实反差较大,迫切要求党以更大的力度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使体制内监督制约与人民的监督形成合力。众所周知,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作风,都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吸引、感召了无数群众与党共同奋斗。但执政时间越久,越容易产生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奢侈腐化等问题。而我们的现行监督体制机制依旧存在弱点,如同级监督比较弱,下级监督上级很难,等等,使得监督功能难以充分体现出来,导致对某些问题制约不力。中纪委向党的十八大的工作报告指出,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五年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3759件,结案6390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81391件,涉案金额222.03亿元。党的作风和廉政问题还需要从长效机制上着力,以人民的监督力量弥补某些体制性不足,使党的作风与廉政建设出现新的局面。

       四是政党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是政党政治时代最简单也是最深刻的客观规律。党群关系的实质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即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在社会中生存之必要与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问题。近20年来世界各类政党或兴旺或衰亡,无不与社会基础的支持或反对或疏离相关。世界政党格局的变化,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政党,无论执政时间长短,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只要丧失了人心,失去了特定群众基础,必将下台。如果说,政党政治有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规律,那么,所有的规律,都服务于并服从于这一最基本的规律。能否科学总结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借鉴其他政党的经验教训,对于架构党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意义深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