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原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原理都是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具体展开。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有机体理论并不存在所谓发展史的“空场论”,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相关范畴都作了某种程度的阐述,尽管侧重点不一样,但就整体而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历史。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沿着马克思研究社会有机体创设的理论路径,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和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于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领域和视野,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有自然环境、人口、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阶级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社会有机整体中,究竟何者是最根本的要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矛盾原理,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关系上升到贯穿人类社会历史始终和全面推动社会有机体向前发展的高度,从而凸现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有机体整体构成和发展中的终极意义,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实质内容和运动变化的根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根据自己对中国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深入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生产关系相结合,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一切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生活的基础。”①因此,“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复杂的社会形势,批评了当时一部分人所认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再有矛盾的观点,指出这是一种“天真烂漫的想法”,强调“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的。一个矛盾克服了,又一个矛盾产生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有人以为一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就十分美好,没有什么坏的东西了,这其实是一种迷信”③。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④并强调这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讲话中,毛泽东还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一步展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⑤ 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是绝对的。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或者说它们之间达到平衡,总是相对的。平衡和不平衡这个予盾的两个侧面,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如果只有平衡,没有不平衡,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不能发展了,就固定了。”⑥在毛泽东看来,一方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基本矛盾及其运动推动着社会有机体向前发展,因此,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我们就会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始终表现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并且在矛盾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上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解决矛盾的方式与方法应不同于以往旧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与方法。 所以,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进而毛泽东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种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种是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必须用社会革命和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上述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充分展现了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的思想,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着社会有机体向前发展。 二、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直接动力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腐朽落后,使近代中国社会充满了十分尖锐的矛盾,孕育着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和巨大的变革要求。也就是说,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以超稳定结构运转的社会有机系统到了近代发生了深刻的病变,社会机体从结构到功能、从管理到控制都出现了紊乱,生命力极度衰微,无法照常运行,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来变革社会,以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才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现代化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要变革社会,就要有寻找变革社会的理论依据、基本力量和方法路径。毛泽东以过人的天赋和学贯中西的素养,通过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深入探索和分析,破解了推动近代中国社会有机体变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