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化指的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化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生物多样化管理政策、生物多样化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并保持生态平衡的审计活动。 一、实施生物多样化审计的必要性 (一)生物多样化是人类更好生活的要求 地球上的生命依存于自然,人类需要从自然的多样化中得到资源,如水资源和食物资源。同时,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经济机遇。保护生物多样化就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生物多样化的消失最终将导致人类的消失。 (二)生物多样化审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及后代人满足他们发展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战略决策。生物多样化审计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对生物多样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化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三)生物多样化审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是一个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系统,任何对环境的一个部分有影响的事物都会影响整个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多样化。生物多样化审计的开展,有利于有关部门更好地实施生物多样化管理,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生物多样化及现状 (一)生物多样化的现状 1.我国生物多样化的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物种丰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2.目前生物多样化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五种 (1)栖息地的改变、消失和毁灭。研究披露,城市化、森林退化和农业扩张严重地加速了栖息地的消失。由于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和栖息地的破坏,使得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已经退化或改变。大规模的栖息地由于自然原因、公路建设和其他人类活动而分化成小区域,使得受隔离物种繁殖困难,因而无法自然地传承下去,这也使得栖息地的质量退化。陆地内水生态系统会被大坝、水库、引水、排水、运河和洪水控制系统人为的改变或破坏。 (2)外来侵略物种(生物侵略)。引进的外来物种是指由人类活动故意或者无意引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它们原来的分布地点被引到外地。外来入侵物种可导致:本地动物和植物感染病毒和牺牲;改变当地的栖息地,使得本地生物不能生存;比本地物种繁殖的速度快,通过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抢夺它们的食物来将他们驱出栖息地。专家们指出,外来入侵物种是导致生物多样化消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将导致本地生物的灭绝。 (3)过度开采。随着人口数量突破60亿,对空间和食物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开采自然资源的方法正在被新的技术代替,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另外,非法的资源开采,如非法的伐木、捕鱼和偷猎,也给环境及其生态系统造成新的负担。 (4)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物种的健康,污染物随着水和空气飘离得很远。过渡的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营养圈、功能、物种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些对营养水平要求比较低的物种会受到伤害。超营养作用、营养污染、水污染物对很多水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进而影响着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水中和陆上的污染严重地影响着物种的健康,对生物多样化造成破坏。 (5)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很多动物、植物和它们的群体在气温最适合它们的区域生存和繁殖发展,即使是小小的气候变化也会对它们造成影响。当今气候变暖的速度比过去一万年的任何时候都快。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化造成重大的影响——造成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的升高,这会对敏感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包括红树林、珊瑚礁和湿地其他的威胁包括生物技术、农业方法、沙漠化、生物剽窃和物种的非法交易。 (二)我国的生物多样化管理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化保护的行动,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就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通过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还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的工作组,协调我国履约工作的进行;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化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化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我国的生物多样化审计 过去几年里,我国各级审计机构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审计理念,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积极开展生物多样化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审计机构存在对生物多样化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局面没有完全打开、审计领域比较狭窄、机构和队伍建设还不适应生物多样化审计工作需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