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神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机融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甘卓霞,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
会计之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2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国学精神渊源而精深、历久而弥新,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积淀,经部、子部、集部与蒙学等国学典籍中闪耀的中国文化思想精髓为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实践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向,特别如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论语》,字里行间凝聚着中华优秀文明的智慧结晶。细细品味、研读这些名句箴言的时候,涵泳其中,发人深省,受益无穷。论语提出了孝、悌、忠、信、恭、宽、敏、勇、直等一系列道德规范,旨在启发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觉道德精神,对于当代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而言,通过阅读论语明新译,更有利于尚道德、育灵魂、聚人心。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当代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即“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十二个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当代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从人本位的道德教育向心本位的道德教育升华,并逐步向着心性化的教育迈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需要将古、今德行教育思想中共同的内在精神加以融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德行教育思想现代化,将现代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生命化,贯通古今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思想是源,行为是流,审视当代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如何在论语精神的指引下闪耀人文的光辉呢?

      常言道,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换言之,审计人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道德品质更为关键。依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十二字核心价值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可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层是清廉与依法,即做审计事业的底线;第二层是责任与忠诚,即从事审计工作的脊梁;第三层次是独立,独立性是审计人员的生命线;第四层次是奉献,提倡自我要求的奉献精神,这是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保障。

      一、“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与清廉有行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是审计人员的大同境界,它彰显了一种为人清正之心。孔子认为对于志士仁人来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富贵是一种耻辱,不值得羡慕与向往,在保持道德的前提下追求财富才是君子之道,君子不是不爱财,同样爱财,只是“取之有道”而已,否则宁愿一无所有,把采取“不义”途径取得的富贵视如“浮云”。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这种视不义富贵如浮云的清廉之心。审计职责是为了行使国家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审计工作的目标在于确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勇于揭露和发现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因此清廉从审是审计人员应有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底线。将君子不取不义富贵的坦荡之心引申到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中,就是要做到清廉有为,通过具体的行为把“清廉”落到实地,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激发“行”的结果。通过严格执行审计人员行为“八不准”、明确审计纪律责任制、完善审计人员廉政档案、公布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廉洁自律行为的学习等方法,倡导正风正气。正所谓“正人必须先正己,打铁更须自身硬”,对于审计人员而言,自身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淡富贵、名利这些身外之物,坚持为人刚正的态度,切实履行廉政方法,正确处理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养心莫善于寡欲,才能守住“于我如浮云”的情操。

      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依法有道

      孔子一直强调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德治是治思想,法治是治行为,以德治国是治本之策,依法治国是治标之策,在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现阶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成为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手段。出自《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的“义”即君子深明大义,知晓治国治家的法道。

      对于“社会经济警察”审计人员而言,“依法审计”集中反映了审计精神的精髓,审计人“法”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准则,展示了“法”文化的内涵。怎么才能把审计“法”文化成为形之有效的法器呢?首先依法审计是审计实践活动的基础和载体,不能只当作一句空号,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它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准绳,在个人意识上要形成职业习惯,在群体意识上要形成大家共识的执业规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有道。其次审计一系列法律法规是一代代审计人思想观念的结晶,是工作方法与执法艺术的积累,也是执行制度与内部机制的不断总结与完善,这需要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熟练掌握与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此外,审计机关也应从制度上保证依法审计的执行,为加强和改善审计执法的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干部选人、用人、奖励等方面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依法审计关键在于人,这需要教育的长期培植,需要每一位审计人修省躬行、坚持不懈地弘扬审计“法”文化,不断提高法治的力度。

      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与责任有本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宣誓就职仪式上曾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勉励当时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这句话来自《论语·泰伯章》,意为士肩负重任,不可不志向远大。同样,这句话也是勉励审计人员铁肩担道义的格言。

      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审计人员肩负社会的期望和民众的信任,肩头的担子不可谓不重,个人价值也因为“责任”二字更具备了价值的意义。审计工作精神的本源就是要有责任意识,“责任”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更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做一个有责任的审计人员,第一要坚持原则,慎始如终,这是工作中首先应做到的立足之本。有的被审单位把审计当做对立面来认识,甚至出现“防火防盗防审计”的口号,虽然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与被审计的单位从表面利益角度来讲是矛盾的双方,但审计人员必须本着治病救人、防患于未然、促进被审单位健康发展的态度,在审计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严谨负责的作风,坚持经济建设大局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这是衡量一切利害关系和处理一切矛盾时的最高法则。第二要提倡在责任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个人价值,一个人工作做得好与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肩负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工作成绩,清代学者金缨说过“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意思就是说面对平凡的工作,心中存有一份认真做人的念头,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责,是圣贤之人第一等学问和功夫;换言之,人在工作中有了这样的态度,那就是平凡岗位上的“圣贤”。第三是正确对待责任与权力,有人认为审计部门是一个权力较大的部门,事实上,在每个具体的管理与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不可避免的处于一定的位置,并被法律赋予相应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实质上是与责任对等,审计人员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无论什么权力其内涵应该是承担起分内的责任,完成赋予的职责使命,“审为国家,计益人民”,把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约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