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起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丹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外聘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追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起源,李汉俊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他较早投入这一运动,无论从组织上还是理论上,都是中共的重要创始人。但因李汉俊的主张在一大会议上未得到大多数代表支持,并且决意排除他的张国焘事先就选谁同各代表打过招呼,导致他会议选举时落选。后又因他与中央和某些领导意见分歧,于1924年脱离了党。但李汉俊依然坚信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工农和民族的解放,直至1927年献出生命。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12 期

字号:

       追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起源,李汉俊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他较早投入这一运动,参与发起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起草第一个党纲,一度领导党在上海的临时中央,并亲力筹备“一大”。可以说,无论从组织上还是理论上,他都是中共的重要创始人。

       本文力图进一步弄清:李汉俊何时参加共产主义运动?他在中共建立上起到什么作用?他对党的纲领、组织原则和策略有何见解?

       一 一名“中国的布尔什维克”

       李汉俊(1890~1927年),原名李书诗,字人杰。1919年10月,英国在华情报机关收到报告称,李人杰是两名居住于上海法租界的“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之一①。究竟是什么主张和行为使他在英国人眼中成了“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呢?

       这年8月17日,李汉俊在《星期评论》发表《怎么样进化?》一文,指出:由于资本家垄断生产机关和交易市场,工人变成同机器一样的“器具”,使弱小国家人民陷于贫困,更造成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他认为,人类要改变这种“跛子社会”,朝幸福、安定的方向发展,就要“把机器的所有权,普及于一般运用机器的人”。该文显示他已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9月,他和詹大悲翻译日本社会主义者山川菊荣著《世界思潮之方向》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连载,文章写道,俄国革命发生以来,“世界实在向无产阶级的解放一方面,正在突飞猛进,已经成了大势”。革命是根本推翻旧的思想、道德、制度、组织,“在新基础上,改建社会的运动”。译后语表明“中国决不在世界外”,要进行“扩大的群众运动”,应明确其“意识”、“目的”和“结合力”;希望“民党”、“革命党”(即国民党和中华革命党)对领导这一运动有“切实的打算”。但译者看到,该党虽“好像也曾有点打算”,但因与武人、官僚等势力妥协,令人失望,故声言:“我只是平民、民众、无产阶级的一分子,我要个什么……管他给不给呢?”似乎表达出不去求人,不依靠已有政党,希望平民、无产阶级靠自身结合力组织起来从事社会主义革命的意思。学者田子渝对此的解读是:李汉俊打算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上述文字表达的主张与那一时期李汉俊同董必武等朋友们私下所谈的是一致的,即:当时社会发生毛病了,要根本改变;孙中山依靠军阀搞革命的路子不对;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方式,进行“全部改造”的社会革命;而“革命之成功必有待于新兴势力之参与”②。

       十月革命后不久,苏俄便有意同孙中山及其政党联系。1919年夏秋之间,先有来自俄国的中、朝、日革命者拜访孙中山,讨论组织共产党和在东亚三国联合革命行动等事宜;后有苏俄使者带信给孙,敦促其在中国进行布尔什维克式革命③。作为1912年加入过同盟会④,留日归国后同孙中山关系密切⑤的人,李汉俊可能知道这些情况,故他萌生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想法亦非无因。

       怀有这样的激进思想和意向大概是李汉俊被视为“中国的布尔什维克”的原因之一;此外,还可能因他与俄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密切关系和共同活动。

       二 东亚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参加者

       1919年春共产国际成立后努力在全球推动、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并建立共产党。8月,俄共中央下达在东亚展开共产主义工作的指示,威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随即携此指示赴远东,准备同日、中、朝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在东亚人民中进行共产主义宣传⑥。不久,“在东方国家逐步建立共产党”⑦成为共产国际的明确任务。共产主义运动遂在东亚拉开帷幕。

       李汉俊因与日本、朝鲜社会主义者有联系,成为较早投入这一运动的中国人。据1919年年假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的杨之华回忆,李汉俊曾带她“去日本、朝鲜的进步朋友家”,并“和日本、朝鲜的共产党方面都有联系”⑧。李汉俊留学日本多年,结识一些在日本提倡解放运动的发起人,包括社会主义者。据说他曾与后来发起日本共产党的堺利彦、高津正道等著名社会主义者联系⑨。1920年年初,在上海约有40名~50名日本社会主义者⑩。虽然这些人是谁尚多不了解(11),但1919~1921年间,李至少同日本进步人士宫崎龙介、平贞藏、山崎作三郎、芥川龙之介、村田孜郎和泽村幸夫有接触,前两位是追随社会主义的新人社成员(12)。

       在东亚,尽管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始自日本,共产主义的组织却由朝鲜人发端。1918年6月,一批侨居俄国的朝鲜人成立了韩人社会党,次年4月该党注册于共产国际,成为东亚人民组织的第一个隶属共产国际的政党(实为“朝鲜共产主义者”组织)(13)。该党秘书长朴镇淳8月受共产国际派遣赴东亚,11月抵上海(14)。此时上海已成为东亚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朝鲜“三一”运动失败后,很多独立运动人士逃亡中国,于1919年4月在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5月,一位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叫罗扎多维奇(J.Rozardovtch)或鲁扎芮奇(J.Ruzaruichi)的俄共党员与临时政府成员吕运亨(15)、李光洙(16)等取得联系,此人还建议韩人社会党将总部移至上海(17)。于是该党委员长李东辉于8月就任政府总理时,党部也随同迁沪,多名骨干担任政府要职。该党宣传共产主义,并率先在上海成立共产党。

       李汉俊1904年曾入日本“特为教授邻邦子弟游学”而设的经纬学堂(18),结识一些留日朝鲜青年。归国后,他多次撰文对遭受侵略的朝鲜人民表示同情,支持其独立运动(19)。他接触到一些倾向社会主义的朝鲜人,并可能通过他们的介绍认识若干在华为苏俄工作的俄国人,从而投入了共产主义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