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殉制研究  

——兼論遼金元“燒飯”之俗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人殉現象通常出現在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過渡或父系氏族制已經確立的歷史時期,人殉最初是以妻妾殉夫的形式出現的。黄展岳先生曾對我國考古發現的史前期墓葬中的人殉遺存進行過系統考察,認爲可以初步認定甘肅武威皇娘娘臺、永靖秦魏家兩處齊家文化墓地,以及内蒙古伊克昭盟朱開溝文化墓地和江蘇新沂花廳大汶口文化墓地中的某些墓葬,可能存在妻妾殉夫或用幼童殉葬的現象,時代約相當於公元前3000-前1600年①。後來随着國家的出現,人殉逐漸成爲階級對立的衍生現象,殉人的對象從早期的妻妾逐步擴大到近臣和近侍。殷商時代是中國人殉、人牲制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商代後期。一般認爲,人殉之俗原是典型的東夷文化傳統,後爲周人、秦人、楚人所接受,因此直至春秋戰國時代,人殉現象仍然相當普遍。秦漢以後,人殉制基本趨於消亡,惟有明朝前期算是一個例外。明初太祖、成祖、仁宗、宣宗、景帝五朝皇帝,死後皆用宫妃殉葬;風氣所及,甚至外藩諸王死後,亦多有用宫妃殉葬者。直至英宗臨死前,才明令廢止宫妃殉葬制②。清初雖亦有宫妃從殉及奴僕殉主制,但那是源自滿洲的傳統,另當别論。

      當然,人殉制並非漢人社會所獨有的文化現象,中原周邊諸族(尤其是阿爾泰民族)在其文明進化的某一階段也大都出現過人殉現象,並在文獻中留下了零星的記載:

      匈奴。《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記匈奴葬俗:“其送死,有棺椁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千百人。”《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亦有同樣記載,而末句作“多至數十百人”,顏注謂“或數十人,或百人”,知《史記》“千”字誤。

      夫餘。《三國志》卷三○《魏書·東夷列傳》謂夫餘王死,“殺人殉葬,多者百數”云云。《晋書》卷九七《四夷傳·夫餘國傳》也有“死者以生人殉葬”的説法。

      鮮卑。關於鮮卑的人殉制,在《魏書》中可以看到兩個實例。卷二八《和跋傳》謂“和跋,代人也,世領部落,爲國附臣”,後爲太祖所殺,“妻劉氏自殺以從”。又卷二九《叔孫建傳》稱“叔孫建,代人也”,長子俊,泰常元年卒,太宗痛悼之,陪葬金陵,“俊既卒,太宗命其妻桓氏曰:‘夫生既共榮,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任意。’桓氏乃縊而死,遂合葬焉”。不過這兩者都是妻妾殉夫的例子,不够典型。

      突厥。突厥的人殉之俗缺乏明確的史料記載,只能在《通鑒》中找到一個間接的證據:太宗死後,“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請殺身殉葬,上遣人諭以先旨不許”③。此二人雖是請求爲唐太宗殉葬以示效忠,但據此不難推知,在突厥社會中當有近臣殉主的成例。

      回紇。據《新唐書》卷二一七《回鶻傳》,回紇毗伽可汗娶唐寧國公主,“可汗死,國人欲以公主殉,主曰:‘中國人婿死,朝夕臨,喪期三年,此終禮也。回紇萬里結昏,本慕中國,吾不可以殉。’乃止”。《舊唐書》卷一九五《回紇傳》所記略同。

      吐蕃。《舊唐書》卷一九六上《吐蕃傳》曰:“其贊普死,以人殉葬,衣服珍玩及嘗所乘馬、弓劍之類,皆悉埋之。”曾於穆宗長慶元年(821)受命擔任吐蕃會盟使的劉元鼎,記其出使吐蕃的沿途見聞説:“山多柏,陂皆丘墓,旁作屋,赭塗之,繪白虎,皆夷貴人有戰功者,生衣其皮,死以旌勇,殉死者瘞其旁。”④

      女真。《三朝北盟會編》卷三記女真葬俗:“死者埋之而無棺椁。貴者生焚所寵奴婢、所乘鞍馬以殉之。”此段文字又見於《大金國志》卷三九“初興風土”,乃係抄自《會編》者⑤。

      蒙古。蒙古的人殉制雖不見於元代漢文文獻,但在蒙元時代的域外文獻中却不乏記載,如《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都記述了太宗窩闊台用四十名女子爲成吉思汗殉葬的傳説⑥。另外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稱蒙古合罕死後須歸葬於阿勒臺山,送葬途中見人輒殺,皆以之作爲殉人,據説蒙哥汗出葬時,沿途所殺之人多達二萬有餘⑦。1245年作爲教皇的使節出使蒙古的普蘭諾·加賓尼,在他寫給教皇的報告中談到蒙古君長以人殉葬的情况:“在把尸體放入墓穴時,他們把他生前寵愛的奴隸放在尸體下面。這個奴隸在尸體下面躺着,直至他幾乎快要死去,這時他們就把他拖出來,讓他呼吸;然後又把他放到尸體下面去,這樣他們一連搞三次。如果這個奴隸幸而不死,那麽,他從此以後就成爲一個自由的人。”⑧直至16世紀,在漠南蒙古人社會中仍有人殉現象,據明蕭大亨《北虜風俗》説:“初,虜王與台吉之死也,亦略有棺木之具,並其生平衣服、甲胄之類,俱埋於深僻莽蒼之野。死之日,盡殺其所愛僕妾、良馬,如秦穆殉葬之意。”⑨

      滿族。上文談到,清初亦有源自滿洲傳統的人殉制,據《滿洲實録》、《太祖實録》、《太宗實録》、《世祖實録》、《東華録》等史籍記載,從後金努爾哈赤時代直至清世祖福臨,都曾用宫妃或男性奴僕殉葬,康熙以後始被明令廢止。由於滿族人殉制的材料較爲豐富,近年來引起了不少學者關注⑩。但除此之外,對於中國歷史上諸少數族普遍存在的人殉之俗,迄今尚未見有學者進行專题研究。

      以上所述歷代諸族人殉制,除滿族外,其他往往只能在傳世漢文文獻中見到一鱗半爪的史料記載,若深究其史源,則大抵是來自異邦的傳聞,且無法獲得考古資料的驗證。相形之下,有關契丹人殉制的材料相對來説略爲充實,其形態也較爲豐富,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探討。另外,遼金元時代“燒飯”之俗與殉葬之間的關係,是學術界長期以來頗有争議的一個話題,本文也將連帶加以討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