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

      单一的教学本位观在特定的教学阶段、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的效度的,但绝不是充分的,所有的教学策略都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场景而选择的。凡是将一个完整过程分段处理的,都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策略,有一定的效度和方便之处;但若因此而认为基于某个片段、某个侧面的教学和习得就能代替整体的教学和习得,显然是失之片面的。由此本文提出分层次的综合本位观。这种本位观的基本观念合乎语言构造和语言学分析的基本原则,合乎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经验和发展过程。

      很多主张某一教学本位的论述中,实际上对“本位”和“意识”并未加以区别,从而将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某种语言单位意识简单地当作本位策略来看待了。其实,很多所谓的本位观,实际上就是某种语言单位的一种立足点,一种视角,一种教学策略。而且,即便主张某本位,和实际是否完全按其主张去运作,有时是两回事;一个人在教学方面的成功,跟他所主张的某种本位观,也未必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研究者和教学者对本位的要求实际上并不一致。研究者可以只管一小块,因而可以采取单一本位;而教学者实际面对的是具有层级关系的语言文字系统和不断发展递升的语言习得过程。

      而要想真正地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采取某种教学本位效度较高,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教学本位,就需要对各种类型的元语言意识展开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关于习得过程中的元语言意识研究,基本上都局限于词和词层面以下的语言层级。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语教学本位的认识也大体与此相适应。显然,这对说明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而言是很不充分的。如何进一步探求词层面之上语言单位习得过程中的元语言意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世界汉语教学》,2012.3.390~408

      语言规划的国际化趋势:一个语言传播与竞争的新领域

      赵守辉/张东波

      在全球化趋势加快的今天,世界将以两种形式并存的特征愈加明显:即以国家为界的有形世界,以及由网络、资本、贸易、技术、服务、人口流动等连通而成的无形世界。这将更加强化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联结,使各国的相互依赖加深。全球化也衍生出更多、更复杂的跨国问题,语言规划首当其冲。全球化在为民族语言的使用、规划和推广提供机会的同时,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语言规划的传统定义及研究领域。本文从民族语言与全球化互动趋势出发,考察语言规划国际化这一新兴的语言规划和传播领域及其相关现象。旨在为未来语言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外国语》,2012.4.2~11

      从“事件”到“用例事件”

      ——从意识的涌现看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

      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是指意识所涌现出来的句子表达式的基本框架。为了说明这个过程的意识涌现,需要提到四对相关的概念:感知—感受;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原初意识—反思意识;事件—用例事件。从意识视角来审视,语言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来自原初意识涌现为反思意识,即将感知事件的原初意识在个人记忆和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和想象,对原初意识实施格式塔转换,扩展为反思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上什么原初意识的材料、如何通过格式塔效应实施联想和想象,都是在环境和意向性的统制下进行的;这个反思过程,就是要把原初意识所映现的事件“裁剪”为用例事件,使这用例事件能在该特定情景下恰当地对该事件作出切合语境的表征。

      《河南大学学报》,2012.4.137~1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