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步于清晚期。在走向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中,中国语文现代化思潮叠浪而兴,语文现代化运动接踵而起,形成了不同时期的语言规划,促进语言生活逐渐现代化。 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语言生活。管理好语言生活,必须全面、深入了解语言生活的状况,准确把握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方能制定包括语言政策在内的科学的语言规划。进入21世纪,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如何,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有哪些基本的时代特征,这是做好当今中国的语言规划必须考察的。但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下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还存在较大的学术困难。就当前的认识水平看,笔者认为中国语言生活最为重要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双言双语”(多言多语)①的语言生活初步形成 1.1 中国古代的“单言单语”生活 总体上看,我国古代的语言生活是“单言单语”型的。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形成很早。“雅言”、“通语”在秦汉时代已经存在,其后又有代行民族共同语职能的官话。但汉民族的口语在古代基本上是方言,即便是全国有大体相似的读书音和官场音,对全民的口语交际影响也不大。古代的中国是农业国,交通、通讯不发达,除了因饥荒、战乱和有计划的移民之外,整体上看人口活动的半径、流量和频率也都相当有限,因此能够操两种及多种方言的人数也不会很多,汉民族基本上是“单言生活”。 对于古代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研究,成果更是有限,哪些民族语言有方言差异,有多大程度上的方言差异,这些民族其成员操单言、操双言的情况如何,都不大清楚。但是根据当时人口流动的情况推测,有方言差异的少数民族,其语言生活也基本上应当是单言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边境地区,在民族杂居地区,在国家的政治中心,在专门处理民族事务和涉外事务的机构中,在许多民族的执政班子里,自古就有懂得两种或多种民族语言的人,也有懂得某种国外语言的人。但是双语者(包括多语者)在全民中必然是少数,双语使用的地域和社会领域必然不多,中国古代基本上是单语生活。 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虽然存在一些双言双语者,有些地区、有些领域存在双言双语生活,但总体上看语言生活是“单言单语”的。 1.2 百年来语言统一的成就 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统一运动,以1911年清朝学部中央教育会议议决《统一国语办法案》为标志②。《统一国语办法案》承继了清末切音字运动的成果,开启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国语运动。1949年以后新中国持续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台湾光复及民国政府迁台之后台湾地区的国语普及,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普通话教育,都是当年国语运动的纵向的历史延伸和横向的地域延展。 语言统一的百年历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普通话在实践中和法律上都发展为国家通用语言,发挥着国语的职能。 第二,制定并推行了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在广播、电视、电影等有声媒体不发达的时代,这些拼音工具对推行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读音是不可缺少的;在当今有声媒体广泛普及的时代,这些拼音工具仍在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培养了大量的双言双语者,形成了双言社会和部分地区的双语社会。据统计,上世纪末大陆能够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为53.06%③,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能够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应当达到了70%④。台湾能够讲国语的人口比例更高。香港、澳门能够讲普通话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当然,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方言的新的单言者,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值得研究。 就全国范围来看,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共存共用”的局面已经形成。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主要用于教育、公务、新闻出版、大众服务等高层次、跨地区、跨民族、大范围的交际,汉语方言主要用于家庭、社区交际和乡土文化活动等方面。 有些民族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没有自己特有的民族语言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转用汉语,如回族、满族等。但他们的语言转用,常常是因居住地不同而转用不同的汉语方言。有些民族在保持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使用汉语方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这些民族成为双语双言民族。有些单语民族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其成员也逐渐掌握了普通话,成为双语民族。概言之,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汉族和转用汉语的少数民族由单言社会发展为双言社会;原来只讲本族语的民族发展为双语民族,原来的双语民族发展为双语双言民族。 不能忽略的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也有方言的分歧。几十年来,这些有方言分歧的少数民族语言,也有了不少发展变化,比如蒙古语、壮语等都确立了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并且还先后开展了标准音的测试。通过学校教育、标准音测试等,这些民族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掌握本民族共同语和本民族方言的人,在一些地区或领域也形成了民族的“双言”生活。 1.3 一百多年来外语教育的影响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可以上溯到清末京师同文馆(1862年)和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的建立以及洋务学堂中外语课程的设立(参看高晓芳,2006)。此后,我国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有了专门的外语院校,一般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一些教会学校使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还有各种外语培训班、预科班以及各种形式的外语学习。现在,据说外语学习者超过3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