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2)05-0120-09 谈论教育理论的繁荣和信誉危机是比较严肃的学术工作,这个问题对教育理论发展不是一个破坏性的命题,而是一个批判性和建设性命题。当然谈论教育理论的信誉危机不是要否定教育理论发展的成绩,而是在反思教育理论信誉危机的基础上,试图提供一个教育理论分类框架并对教育理论进行分类反思,促进教育理论的自觉发展。 一、教育理论的文本繁荣与信誉危机 教育领域中有太多的理论,而且理论文本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教育理论的繁荣并没有给教育实践带来与其繁荣对称的改进。必须指出的是教育理论的繁荣也是相对于理论带来的实践改进的缺乏而言的。当然,即使可以肯定教育理论的文本繁荣,教育理论的思想缺乏仍然是教育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流弊。因此,关于教育理论的繁荣,这里不想用更多文字阐述,而是用更多文字来阐明教育理论的信誉危机。 (一)教育理论的平铺发展危机 从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看,理论取向多样性是理论繁荣的重要标志。但是,每一类理论或每一个学派应该对梳理本类理论和推进本学派发展保持敏感。科学赢得其地位的重要特征是科学理论的积累式发展。当一个科学家发现一个科学理论,并赢得那个时期最高科学研究水平或成就时,同时他也在颤颤巍巍地等待着别人来修正和推翻他的结论,这是科学家的宿命,但是却是科学的魅力所在。科学理论总是在推进、证实和证伪前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因此理论的增加也增加了对研究对象的解释力。与科学理论的积累式发展相比,教育理论与其他社会学科理论往往是平铺式发展的。平铺式发展,是在无知、无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中表现为:首先,表述方式有稍微差异,但思想雷同;其次,换概念,但不产生新的思想。这与理论研究文献条件不足、不注重文献综述或文献综述能力缺乏有关;更与不关注教育实践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有关;也与学术生产大众化和学术训练不足不无关系。 (二)教育理论的实践改进危机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和在一个较小的群体中,可以说“只关注教育理论本身”也是一种研究立场。但是,从长远看和从教育研究者整体看,如果不关注实践,不关注对教育实际的研究,教育理论建构就失去了真正的研究对象。杜威早就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施瓦布等人也指出各领域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逃离本领域研究的状况。从教育理论发生学的立场看,理论脱离实践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当研究文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仅依靠现成的教育文献而不关注教育实际和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生产成为可能,而且特别是当关注教育实际和教育实践需要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时间成本和方法准备时,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关注教育实际和教育实践上产生了困难。阅读理解式的教育理论生产方式客观地或主观地成为教育理论生产的主导方式之一后,教育理论生产脱离教育实践便成为教育研究的流弊之一,教育理论的实践改进危机出现了。 (三)教育理论的科学标准危机 在中国教育研究语境下,科学标准危机并不是主要的危机。甚至可以戏言地诘问:尚未科学,何来危机?但是,在教育理论成果没有科学化或者说科学程度远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却面临教育理论的科学标准危机,这种危机不是源于科学精神追求和科学方法运用的危机,而是源于科学标准盲目的套用。科学标准套用是指对科学研究对象标准的迁就及由此带来的教育理论的自我认同危机。科学理论的可重复性是以其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的稳定性为前提的,因此科学理论的可重复性追求也要求研究对象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教育理论的科学追求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人们对存在的层次认定,在人们心目中,存在也是分层次的。因此,描述这些存在的理论也是分层次的。依据这些理论的对应的存在层次,许多人认为心理学比教学论更科学。在反思教学存在与物理存在的基础上笔者曾指出,如果承认“心理学比教学论更科学”这一假设,我们同样可以认为,生物学比心理学更科学,物理学比生物学更科学……其实,沿着这个路径的科学标准追求,教育理论生产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教育存在向物理存在蜕变,并且反过来,教育学会寻找和承认这些学科是教学的上游学科,给它们比本学科更高的学术合法性;另一个是教育理论生产会不重视本学科的自主理论生产和无视本学科业已生产的理论成果,使教育学陷入对这些学科的依赖和对这些学科发展的等待之中,陷入对本学科已有研究的排斥之中。其实,科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与教育理论及其研究对象有不可比性。当把科学标准和科学理论特征套用在或无意识地强加于教育理论生产及其研究对象的选择时,科学标准和科学理论特征就会成为教育研究中裁剪研究问题的最好利器,把教育实践中许多重要问题排斥在研究之外,这便促成科学标准危机。它客观上也带来了教育理论的自我认同危机。 (四)教育理论的号召重复危机 教育理论的一种危机表现形式是教育理论的号召状态和思想复制状态,很多理论生产者热衷于批评和号召其他研究者如何,而自身很少投入到关注教育之真命题的研究之中生产教育理论。而且号召也往往停留在缺乏全景审视的不自觉的“自我批评”和“向我学习”的潜意识之中。号召性的教育理论生产又耗费了研究者们本来就有限的研究精力,同时也使其研究偏离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教育理论还有一种危机是思想复制危机。称得上理论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剔除常识和基于研究前沿,而许多教育理论生产往往没有很好地超越常识性认识。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在很好的文献基础上把理论生产推向前沿。这样一来,教育理论生产更多地是以不同的话语或概念自知或不自知地复制着已有的教育理论所表达的教育思想。看似是理论文本的繁荣,实则是教育思想的简单重复,甚至是低水平重复。而更可悲的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文献基础,这些重复往往是教育理论生产者所不自知的。没有文献研究的理论生产,如同人们不带指南针在毫无方向标志的雪地中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正确方向前行或盲目前行,难逃原地划圈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