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李达的经济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尹世杰,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消费经济》主编,湖南 长沙 410012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李达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李达阐明了研究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性,辩证地分析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关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消亡的必然性,阐明了产业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了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研究经济理论,既要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也要立足于培养人才。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5 期

字号: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我国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先导和著名学者。早在1918年,他在日本留学时,就开始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如1919年翻译了《马克思经济学说》(1921年在中国出版)。1920年回国后,又继续编写经济学著作,如1929年1月出版《中国产业革命概观》,论述中国产业革命理论;1935年出版《经济学大纲》,1949年7月出版《货币学概论》。在其他一些专著中,如1937年5月出版的《社会学大纲》中,也论述了不少的经济问题。全国解放后,他出版的《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等著作,也谈到不少的经济问题。他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著名学者。研究他的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李达的经济思想非常丰富,本文只就其主要内容,作简略地说明。

      一、关于如何研究经济学

      他提出要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打好理论基础,包括再生产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消费关系等。

      早在1937年出版的《社会学大纲》中,他就指出:“再生产过程,是技术的过程,同时又是社会的关系……再生产是技术的方面与社会方面之统一,所以它是社会生产的决定的动因”。“……一定的再生产,是人类与生产手段的一定技术关系的再生产,同时又是人类相互间的一定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既是一定的生产力的再生产,同时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定的再生产,当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显现出来,所以生产力决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去考察”①。这就把再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明确地提出来了,把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揭示出来了,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紧密联系起来了。

      在《社会学大纲》中他还提出了什么是“消费关系”的问题:“消费关系是社会人员在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消费过程也可以分三个方面去考察。第一是生产手段的消费过程……第二是劳动力的消费过程……第三是生产物的消费……适应于上述的消费过程而结成的人们相互的社会关系,叫做消费关系。”②他后来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还作了精辟的论述:“生产和消费相互作用,但消费以生产为前提。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必须继续扩大,人们的消费才能随着扩大……消费本身是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③

      为什么要研究经济问题?他提出:“我们不是为了研究经济学才研究经济学,而是为了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才研究经济学”④。他一贯强调理论要紧密结合实际,在《经济学大纲》的“绪论”中就提出:“我们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了经济上的实践才研究经济学。”“我主张广义经济学,除了研究历史上各种顺序发展的经济形态以外,还必须研究中国经济。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理解经济进化的一般原理在具体的中国经济状况中所显现的特殊的姿态,特殊的特征,才能得到具体的经济理论,才能知道中国经济的来龙和去脉”,“并阐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⑤

      二、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他谈到“社会构成之基础”时,强调:“人类一旦发明新劳动手段,即能获得新生产力,一旦获得新生产力,则必须改造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改造,即社会基础之改造,则社会之全部建筑随之而根本改造”⑥。这就说明:生产力作用很大,不仅决定生产关系,而且整个社会基础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生产力虽然作用很大,但离不开生产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运行的。他谈到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时,指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生产力构成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形成社会的生产过程,形成社会的经济构造即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变革和发展,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⑦

      上面这些都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他明确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一般法则,是社会的经济构造变革的一般法则。不过这一般的法则,在各个具体的历史阶段上的社会中显现出来,就带有各阶段上的固有的特殊性”。他还提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包含着社会的生产与个人的占有之本质的矛盾。社会的生产,显现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个人的占有,显现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即是社会的生产与个人的占有之矛盾。这种矛盾发展起来又变为冲突”⑧。

      他在《矛盾论解说》中谈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时,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情况是根本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资产阶级所独占,无产阶级则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障碍生产力发展。……这种障碍生产力发展的实例,便是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经济危机。……为要使生产力得以顺利发展,就必须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的新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人们一旦发现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时,随时可以改变那种生产关系使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⑨。

      他还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个规律所起的作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变成对抗性的矛盾……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个规律所起的作用却不同……人们不断地克服矛盾而使生产力能够顺利地发展,不会使矛盾达到冲突的地步。”⑩

      这就明确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性质和后果完全不同,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