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宗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上海 200233

原文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的纯洁性面临着权力腐败、“两面人现象”、行为失范和信仰危机的挑战。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员要在确保社会稳定的特殊时期保持政治的纯洁,在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形势下保持思想的纯洁,在经济社会多元的格局中保持组织的纯洁,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作风的纯洁,在社会存在多种诱惑的环境中保持行为的纯洁。党建创新是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方法,其中,制度创新是根本性,人民监督是关键。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12)06-0004-0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第十七次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大课题。“纯洁”一词的本义是指纯粹洁白,没有杂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加强自身的纯洁性建设,昭示着我们党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一如既往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历史将证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有助于化解执政的危险,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纯洁性面临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已经从武装夺权的政党转变为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从领导计划经济的政党转变为领导市场经济的政党,从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政党转向了全面开放的政党。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使党的纯洁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1、执政党掌握国家的权力,纯洁性必然受到消极腐败的挑战。政党执政,意味着掌握国家的权力,而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党都有腐败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国家权力将逐渐消亡,用巴黎公社的原则有效预防腐败。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落后国家首先执政,需要强化国家权力,因而无法消除官员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最多也不过是无产阶级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胜利后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1](P366)事实上,在我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从事现代化建设,领导干部腐败的可能性比西方国家的官员更大。一方面,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加大了“消极腐败”的危险。从传统农业国迅速跨越到现代工业国,我国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不可能一下子建立起来。这不仅为腐败分子提供了贪污的空间,而且对其他掌权者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权力也增加了领导干部腐败的可能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是实行“超越战略”,即用较短的时间赶上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实现这一战略,需要政府用强大的权威推动改革,调控市场,整合资源。政府的强大权威既为我国经济实现超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一些领导干部用行政资源谋取私利提供了便利。可以说,党在社会转型期用强大的政府权威推进改革,是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2、执政党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纯洁性必然受到“两面人”的挑战。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选择。市场经济有追求公平、崇尚效率、坚守诚信的优点,但也有追逐私利、投机取巧、罔顾法纪等方面的自发倾向。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已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价值趋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告诫全党面临着“市场经济考验”。[2](p8)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与党的纯洁性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但双重的行为准则易使部分党员产生“双重人格”。一方面,党员要以市场的规则应对激烈的利益竞争,以实现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在党内以党性原则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形象。一些党员把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引入党的政治生活,从而产生了“两面人”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台上讲奉献,台下捞私利;嘴上唱红歌,内心藏邪念;会上讲廉政,会后贪钱财;表面讲道德,暗地养情人。党内“两面人”现象与部分党员的“双重人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实质是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而产生了人格分裂。可以说,市场经济引发的“两面人”现象是党保持纯洁性的第二个挑战。

      3、执政党重建核心价值体系,纯洁性必然受到行为失范的挑战。党的纯洁性是以崇高的价值体系作支撑的。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构建了一整套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指导的价值体系,并以此指导了全党的行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原有的价值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党员开始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行为规范也逐渐扭曲。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是受主流价值体系支配的。当一个社会没有成熟的价值体系或这个体系还没有被多数人认同的时候,一些人的行为必然呈现混乱状态。西方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也曾引发民众的道德滑坡。为拯救“人的灵魂”,马科斯·韦伯提出了新教伦理资本主义。他把宗教的价值理念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结合起来,避免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为提高全国人民的素养,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但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实践的探索和人民的选择。西方宗教的价值体系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播,我国儒家文化的普及用了2000多年的时间。毫无疑问,我国要建立和普及一个系统的、严密的、有操作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需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必然会受到消极价值观念的侵袭,行为失范难以避免。可以说,重建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纯洁性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4、执政党处于社会转型的特定阶段,纯洁性必然受到信仰危机的挑战。在我们党内,信仰包含着全党对党的政治理想、价值体系、党内规则、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自觉认同。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纯洁性主要来自信仰的支撑。邓小平曾经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3](p6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的精神动力仍然需要崇高的信仰。但在社会转型期,广大党员的信仰受到了许多错误认知的影响。有的党员入党时有共产主义信念,但考察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就后就放弃了理想追求;有的党员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但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腐败事件”,就对党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产生了怀疑;有的党员有遵守党纪国法的意识,但看到社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就不知不觉践踏了党纪国法;有的党员干部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看到周边环境有谋取特殊利益的现象,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不合法规的“好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党员的信仰必然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社会转型的现实环境是党的纯洁性面临的第四个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