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调适与优化  

——基于现代政治有效性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倪明胜(1982- ),男,湖北鄂州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政党所讲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编辑,天津市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网络政治与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政党社会整合是现代政治有效性的关键。尤其对于政党主导的现代化国家建设而言,其政治有效性的建构主要有赖于政党的有效性领导和制度体系的不断创设和完备,但根本的着力点在于不断推进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性发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共产党计划经济时期和革命时期的社会整合系统和运作机制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及其整合型政党体系正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日益开放和分化加剧的现实中国,我们必须在政治有效性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增进执政合法性。执政党自身必须进行社会整合功能的转换和调适,政党社会整合将会日益注重制度整合功能的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发挥、执政有效性资源的聚合与再生以及执政的包容性与公共性的培育。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27(2012)03-0040-06

      一、政党社会整合与现代政治有效性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由封闭的传统政治形态走向日益开放和民主的现代政治形态的历史进程。作为社会发展演进的一种历史秩序和制度模式,现代化政治的考量具有多维内涵。正如美国政治学家利普塞特鲜明地所言,“任一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效性指实际的政绩,即该制度在大多数人民及势力集团如大商业或军队眼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合法性涉及该制度产生并保持现存政治机构最符合社会需要的这种信念的能力”。①又如著名政治社会学家弗里德里奇认为,“有效性是指一种成就偏好,指政治权力主体取得的成就如战争的胜利、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和秩序等”。②实际上,“任何政治统治的稳固,都必须以民众的认同与支持为基础……这种认同不仅出于一定的观念、文化的影响,而且必然以民众对政治统治实际行为的认识为基础,也就是说以被统治者对政权履行职能的效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民众个人利益的满足为基础,即以国家的政治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为基础”。③总之,任何现代政治体系的稳定与有效运行,需要两大基本构件维系:一是政治体系是否能够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政治体系的特性与作为是否能够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从而被人们视为应该接受并自觉服从的权力与制度。通常我们把前者称之为政治的有效性;将后者称为政治的合法性。④质言之,现实意义上的国家政治过程和政治绩效考量,指涉的是现代政治有效性的认同问题。

      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政党政治,因而现代政治的有效性与政党的执政有效性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衡量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关键就在于政党执政的有效性。政党政治正是基于借助政治有效性的不断“嵌入”、政党代表性功能和政党制度化功能的有效性发挥,从而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实现社会秩序的建构和政党自身权威的重塑。事实上,对于任何政党而言,其在引领民主政治发展和提升政治体系效能时,也必然会考量有效性与合法性的互构关系,并将二者有机统合起来。因此,政党在获取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过程中,都会依据客观政治环境和社会现实的情景变动进行自身的组织结构、内在功能、运作模式等层面的转换和调适,从而不断聚合和优化执政资源,以期提高执政的治理绩效和管理水平,不断增进执政的有效性与合法性。遵循上述分析逻辑,我们不难发现,政治有效性的建构和生成,在客观上有赖于一个具有较强执政能力的政党,并且这个政党能够依据政治生态环境的变迁,积极主动的调整执政方式和创新执政理念,将现代政治变迁过程中遭遇的合法性危机、整合性危机以及参与性危机进行有效调协和化解,通过确保执政能力和治理资源的内在有效性,从而为现代国家的成长建设和社会的良序化运转提供一个长期的有力保障。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场域中生成的政党及政党制度,以政党为中心主义的逻辑建构和现代化运作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政治有效性(执政有效性),即通过创设和运营有效性政治予以实现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效能性推动,从而不断完善和建构生成有效性的权威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政治合法性的再造和民主化政治架构的型塑。从现代国家与政党的内在关联来看,政党自身无与伦比的优越特性和国家工具性选择使然,政党主导的制度化变迁和现代国家秩序建构过程,使得政党本身所具有的利益表达与综合、资源聚集与整合、政治录用以及媒介性利益传输和社会化功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随着现代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全面渗透转向对社会的有限性干预,以政党为中心主义的单一化整合路径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效能降低问题。特别是随着当前政党合法性资源的不断流失,政党治理功能的效度逐渐递减,政党制度内在结构化变异,政党内部团体利益的日渐分化,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之中稀释和扭曲着政党功能,导致以政党组织为权力运作基础的政治系统会不时地面临和遭遇各项危机。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确保政党执政效能和治理的有效性发挥,就必须积极寻找到新的执政资源,并不断强化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性发挥。我们知道,现代化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利益的分化与整合、价值的同一与多元、各要素的对立与妥协,但各方主体最终会因利益的趋同而走向联合,并形成政治参与的扩大化,这些都推动着政党社会整合制度体系的生成。作为现代政治“内化的结构”,政党的生成,一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公众的意志以合法性的手段和程序传输到政府系统中去,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动员民众,控制政府活动,确保团体利益。作为现代政治运行的必要机制,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利益的表达与整合、政府和个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政治社会化和政治精英的培训以及政治势力的汇整等。政党的这些功能,一方面是作为现代政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整合。⑤

      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一个现代化中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到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同有强大的政党的政治体系相比,在没有强有力政党的政治体系中,更容易出现暴乱、骚动和其他形式的政治不安定。”⑥因此,对于政党主导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要实现和确保政治的有效性,就必须通过不断强化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来创造政治的有效性。这个有效性的建构主要有赖于政党的有效性领导和制度体系的不断创设及完备,但根本的着力点还在于不断推进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性发挥。即一方面,政党借助对国家政权的掌控或实施影响,在政治权力的支配和促推下将社会分工中的不同部门和各类组织全部纳入政党活动的轨道之中,并依据不同情势选择多样化的策略和行动机制,使社会结构中不同要素、联动关系及功能统合为一体,从而实现自上而下的整合;另一方面,政党通过搭建庞大的组织化网络,实施政治录用、政治动员以及有效的社会化手段,将社会中分散化的资源和力量吸纳到组织体系中来,以协调和化解社会利益冲突矛盾,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资源整合和社会秩序化的建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