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美学史研究应该是美学思想史与审美意识史的互补统一,中国审美意识史是中国美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基础。对此前辈学者王国维、宗白华、李泽厚、蒋孔阳等曾给予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在具体的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力主器与道的统一,文献与器物的统一,思辨与实证的统一,考古学、历史学与美学的统一,以及多学科和艺术门类研究的纵横交错,并在当代意识与历史意识的统一中实现其现实价值。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2)05-0159-06

      中国审美意识史作为中国美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基础。我们要从古代器物、艺术作品等古人的审美实践出发,研究中国审美意识史,将中国美学史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实证基础上,从而揭示审美意识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作为具体实物和感性审美实践的遗存,研究中国审美意识史与以往从古代文献中研究美学思想显然有所不同。过去许多美学史家和美学家虽然也提倡美学史的研究要重视审美意识史的研究,但在具体的研究中由于审美意识史本身的复杂性,付诸实施尚嫌不足,在具体的方法论上的总结和概括也显然不够。本文不揣浅陋,拟结合审美意识史的研究实践,就审美意识史的方法论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互补统一

      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是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人对审美意识的概括和总结。中国美学史研究必须既不拘泥于既有的美学思想文献,也不拘泥于具体器物,而是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使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有机统一。当然也要注意审美意识与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相关思想观念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以还原的方式来考察器物的造型、纹饰及其蕴涵的审美意识,注重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在审美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发掘古人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所传达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文化心理,从文化背景的宏观视野做还原理解。广义的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写作,应该体现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统一。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不仅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础,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宗白华曾提出要将哲学、文学和工艺、美术作品联系起来进行美学研究,他对《周易》和《老子》中美学思想的概括,就是结合上古时期的工艺和日常生活加以还原的。宗白华说:“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人物的趣谈、风度和行动,可以在于艺术家的实践所启示的美的体会或体验。”①这就是将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研究美学史的方法。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绪论中,曾经把美学史分为广义的研究和狭义的研究,广义的研究即是美学理论和审美意识相统一的美学史研究,认为:“广义的研究对中国美学史来说是更为合适和重要的。这首先是由于,就一般情况而论,美学理论的发展常常并不完全符合、有时甚至还落后于审美意识的发展,因为美学理论对一定历史时代的审美意识的概括,受着历史的、阶级的、认识的种种局限,经常不可能准确地全面地说明社会审美意识的各个方面。……其次,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丰富无比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并未反映和提升到美学理论的高度。……如果用广义的方式研究,既可以不受各个时代的美学理论的局限,对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孕育、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全貌加以详尽的阐述,又可以把那些尚未升华为美学理论的宝贵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②而李泽厚《美的历程》便是中国审美意识史的一个扼要的勾勒和阐释,为后继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蒋孔阳的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主要是按照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相统一的方法进行的。他曾多次提到过审美意识研究问题。1985年2月,蒋孔阳在给郁沅《中国古典美学初编》一书所写的序中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美学这么一门学科,但美学思想却大量存在。它们有的附丽于哲学著作,有的孕蓄于有关文艺论著之中,还有的则具体体现在文物和器用之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研究古代的美学思想,既可以从哲学出发,也可以从有关的文艺论著出发,还可以从文物的考证出发。”③1987年,蒋孔阳在给王琪森《中国艺术通史》所写的序文中又说:“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美学这门专门化的学科,但却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它们分别表现在哲学思想、文物器用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当中。比较起来,文学艺术又最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④这就是倡导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蒋孔阳在研究中国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中国绘画美学和唐诗的审美特征等方面,能密切结合音乐器物的遗存、绘画作品和唐诗作品等,注意具体作品的赏析和装饰性现象的分析,从而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的统一。蒋孔阳由此得出结论:“我国古代早已有了审美意识和大量的美学思想的存在。”⑤可见,蒋孔阳高度重视中国美学史研究中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统一。

      因此,只有在中国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的交融互通中,才能有效地把握传统美学的整体。要详细探讨从史前到清代中国审美意识的起源、演化和变迁的历史进程,注重探讨不同民族审美意识的碰撞和交融,以及外来文化的刺激对中国审美意识的影响,总结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展现中国古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创造力与鉴赏力、生命精神以及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等。审美意识有着比美学思想更为悠久的历史,在美学思想出现之前,人类就在对宇宙万物的体悟,在对器物的创构中表达了自我的审美意识,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审美意识有着比美学思想更为丰富的内涵,我们有必要通过审美意识史的研究重新检讨美学思想,重新审视过去美学研究中的局限与不足,弥补文献研究对美学研究的限制,通过对比印证从而补充美学思想的不足,挖掘中国古代审美资源的当代价值。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器到道的研究方法知易行难。虽然器物表现出的意识更加具体、生动、现实,但是因为器物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从器物上挖掘整个时代背后的审美意识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针对艺术品的广博、精湛的专业知识,并且与既有的美学思想和器物研究区别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