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的人文生态艺术美

——对中国大美术观的哲学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侯晓春(1976-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讲师,美术教育系国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山水画研究(陕西 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学术探索

内容提要:

明吴门画派画家以园林庭院山水画建构理想心斋,守护理想人格心性的人文生态艺术美,剖析吴门画派文人画家追求守护的人格美、艺术美与创生人文艺术美理想境界的生态美,对中国大美术观深入哲学式思考。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01-03

       明吴门画派画家游园、居园、构园、绘园,园林山水是其理想心斋,建构其饱游卧看可游可居可卧的林泉之好。以斋室庭院为题材的绘画融入画家理想生活意境,运用画面质料、章法色墨建构整合心性意趣,以真园、轩、斋之名画意境中的园林、庭院与斋室。

       一、明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真境与意境创生整合的生态艺术美

       吴门画派山水画分写实景、摹古、即兴写意三类,①写实景描绘吴中山水与庭园、斋室山水画有创新。写实景非其终级理想,以画自娱才是其真境与意境创生整合的终极理念。吴门画派被董其昌列为董巨、元四家之后的文人之画,说:“吾朝文沈又遥接衣钵”。②文人画抒发性灵写得意与失意都是感情凝结,讲究笔情墨趣,意境幽淡,笔简意浓以自娱,格调清新平和淡雅。吴门画派承元四家文人画统。沈周说他作画“聊自适、闲居饱食之兴”③、“余作画特游戏”,④他的画多“信手涂抹,不拘于形似,妍丑不管,多潇洒自在,无一点郁闷情绪,无一点媚俗的气息,贵在意到情适”。⑤自娱是吴门画派画家终级审美理想。杜琼提出“胸中造化,吐露于毫素之间。恍惚变化,像其物宜者。则足以起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焉,亦不能无助也”。⑥文征明诗画都渗透着真境与意境圆融整合的审美理想。吴门画派以园林山水画抒发自我心性情感,注重真景表现,这是生态美观念性的真实。“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⑦画家自然与艺术审美观通过对真山水无穷变幻的把握表露出来。写实抒情兼备,真境意境创生整合,着意于具体的吴中小景,醉心于景中之景,如沈周《东庄图》册、文征明《拙政园诗画册》等。描绘的是画家游历过的真境,“以一种日常的亲切方式打动欣赏者”⑧点景人物引观者入画境。文征明《东园图》卷,写庭院内外有树木掩映的曲径、假山、竹林、池水,文人高士精细入微,观之让人心意荡漾其间。《真赏斋》图,斋前古木参差,山石错落其间,斋后竹林远山,斋内陈设具细可辩,观者心意可游走其间。董其昌论文征明画说“文公精工具体,吾所不及”⑨。沈周《东庄图》册用笔朴厚简拙,园林小景富情趣。画家游历时生成激荡之情整合有我之境以笔墨形式传达。沈周的《魏园雅集图》《东庄图》描绘真实场景,画面有可识性,但经过主观修饰,绘景同时又抒发主观情感。画家用写实之意传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美,“一水一石皆从耳目之所睹,记传其神采”,⑩这种可识性是以文人的绘画思想来借景抒情,将写意的精神实质与实景之美圆融整合。杜琼提出像其物宜即尊重物象真实美,对沈周与文征明影响极大。吴门画派对真实景观的描绘并不是停留在物象之上,他们将胸中造化与真实景观恍惚变化用以抒发个人性情,融情于景。写景与抒情复杂交错是画家游历后追忆情感之作。沈周在《西山纪游图》卷中跋曰:“平生好游,未足之心归而追求其迹,放笔想象一林、一溪、一峦、一坞”,他描绘实景是追忆筛选画面景物。沈周《草庵图》卷是游历咏诗之后画之,跋道“茂公曰:诗状小处将无遗,向顷一图使画中更见诗。”沈周听之绘此图。游历后即兴作是画中景和真景在似与不似之间。庵中房屋变化错落,曲径池田自观察所得,用疏简沉郁之笔清新生意。筛真景繁杂更为清净简易率真,表游历雅致情怀更有清幽之气。沈、文画作真景与抒情圆融,表现平和安逸心态,恋吴中美景,醉园林幽居,寄情书画以自娱,是真园林庭院对画家心灵的陶冶和净化并为之传神。对真实之景的写生来借物抒情,是吴门画派画家的创新。明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把园林、庭院的真境与作者借物抒情的意境圆融、创生、整合,表现出具有生态的园林、庭院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真境美与借物抒情表达有我之境的生态艺术美。

       二、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中两难结构矛盾整合的人文艺术美

       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受时代、修养、自娱等影响,风格与审美有程式化特点。画面真境与程式化重复、世俗与雅逸等多重两难结构,这是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人文艺术美,本文以两难结构矛盾圆融整合的角度引申哲学式思考。

       1.世俗与雅逸两难结构矛盾圆融整合人文艺术美的哲学式思考

       世俗为沈周、文征明所代表的是吴门画派山水画的多样目的性和日常生活化。雅逸表现在描绘文人幽居、雅集、送别气息平和幽静。使俗不伤雅,雅更显幽。并对多样目的性和日常生活化的两难结构矛盾圆融整合其中的人文艺术美展开哲学式深层思考。不同目的画面章法多样。沈周、文征明画风分粗、细二体,粗文细沈形式求变、求新。沈、文师承黄公望以水墨清淡和浅绛为主,沈周有纪游实景写生园林、斋室、幽居山水题材。文征明多画文人幽居、园林小景同时创新技法和题材,其日常生活与情感思想复杂多样,画作或商品化,或赠友人显世俗一面。吴门画派画家生活于繁华苏州,造园叠石、花木盆栽、丝织刺绣、雕刻及扇面工艺等需画家创稿,促绘画世俗化。文人雅逸情怀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促绘画商品化、世俗化。吴门画派的绘画就常被当做革丝工艺的画稿,契合世俗审美需求。明中叶社会尚世俗,高隐之士绝仕途,并非清冷山林隐士。购沈周画者,“近自京师,远到闽楚川广,无不购求其迹,以为珍玩,风流文翰映照一时,其名亦盛矣”。(11)沈、文为不同喜好者艺术风格多样化致其绘画具世俗一面。沈周《吴中山水全图》为未览者识,文征明为徐泰绘《东园图》抒情受限。沈周为师贺寿的《庐山高》与《吴中山水全图》,一个密、一个简、一个深厚、一个疏朗,一个是大幅全景山水,一个是局部小景。画作本身容情其中,但是在不同目的下而面貌不同,往往会受目的性的影响和外物的约束。多样性是世俗倾向反映,有抒情自娱,也不乏游历之后的寄兴之作,画风上倾向圆融整合后的世俗化。多样目的性和日常生活化两难结构矛盾圆融整合后的世俗化人文艺术美。

       2.日常与雅逸生活两难结构矛盾圆融整合人文艺术美的哲学式思考

       沈、文山水画分仿古与实景写生,常绘文人雅士世俗日常生活,对园林、庭院、斋室的描绘是日常生活。雅集、幽居题材绘出自在的城市文人日常活动,其点景人物具代表性。沈、文为代表的明中期吴门画派画家寄情书画,“沈周漫长的生活道路,只用读书作画四字便可概括,其次便是出游和访友”,(12)文征明也是交游、品茗、真赏、游园“如是者余三十年”。(13)安然自得悠闲自乐的生活情调。描绘园林、庭院、斋室、雅集、幽赏、品茗、送别显示文雅轻松,忘却凡尘喧嚣,雅逸生活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文征明的画“翩翩一段文雅之趣”,虽表现文人雅逸情调,但置入真实生活场景之中。文征明的园林小景中多描绘三两个人在一处品茗、赏画交游赏玩之乐。如《真赏斋图》《东园图》表现闲适、安然、超脱是其真生活。《东园图》中雅士高谈阔论,几案什物清晰可辨,厅外有人正缓步进来,书童一旁侍候或竹林间端茶送水。画面营造随遇而安的日常生活与世俗化。将世俗与文人雅逸超脱情怀两难结构之矛盾通过交游、品茗、幽居日常生活运用画面的静、清、幽、淡、雅圆融整合。画中人物温和不躁过着与世无干的雅士生活。如文征明说“第其一段翩翩雅之趣……故士人争相购求,以为奇玩”,(14)文卖画为生,“谋身肯信贫难忍,食指其如累不轻,见说湖南风物好,何时去买薄田耕”。(15)画境些微有购者之趣味。明代何俊良在《四友斋画论》中评文征明说:“衡山本利家,观其学赵集贤设色与李唐山水小轴,皆臻妙,盖利家而未尝不行者也。”评沈周说:“自然是佳品,但比云林觉太行耳。”沈、文的作品行利兼备,世俗气与文雅气整合。吴门画派园林、庭院、斋室山水画有隐逸、超脱、避世思想。现实中为世俗生活卖画。求出世心境,安世俗生活,两者矛盾消解后圆融,是自觉不自觉的真实生活与理想的折射,其雅逸生活也是世俗之乐,雅即是俗,俗即是雅。日常生活与雅逸生活两难结构的矛盾消解后圆融再相互整合,展示吴门画派园林、庭院、斋室山水画隐逸、超脱、避世安世思想的人文艺术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