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只适用于现当代吗?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深圳特区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几年,在一群青年美学家的倡导下,审美文化问题的研讨成为美学界热门话题之一。但是,人们不难发现,在大量的研讨文章中,对“审美文化”概念的理解和阐释是多种多样,大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对何为“审美文化”至今并未形成共识。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概念,因此只适用于当代文化,而不能用于概括、分析古代文化。本文拟就此观点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审美文化(Aesthetical culture)这个词, 是近几年(严格地说是90年代以来)才在我国学术文化界被普遍使用和流行起来的。一个重要的证据是,直至1991年10月初版的《哲学大辞典·美学卷》尚未收入“审美文化”条目,就是说,直至该书出版前,“审美文化”概念在美学界至少尚未被广泛使用或引起普遍注意。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文化”概念在中国是一个新概念或现代概念,应当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承认“审美文化”在我国是一个现代概念,并不等于这一概念的使用范围只能局限于现当代文化,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20世纪才有“审美文化”,也不能用“审美文化”一词去概括以往的、传统的具有审美性质和价值的文化事实或形态。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它与“美学”一词使用的情况基本一样。众所周知,“美学”(德文Asthetik,英文Aesthetics)一词是1750年首次由德国哲学家鲍姆·伽顿创造出来并用以命名一门研究感觉和情感的新学科,以区别于过去只研究理性认识的哲学学科。正如黑格尔所指出,“就是取这个意义,美学在沃尔夫学派之中,才开始成为一门新的科学”。无疑,“美学”一词在当时是一个典型的新概念、现代概念,“美学”也确实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是,事实上,“美学”的历史并不只是从鲍姆·伽顿才开始,“美学”一词使用的范围也绝不限制于1750年以后有关美和艺术的哲学。恰恰相反,“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到古希腊,后来又被引入中国,使用到中国古代有关艺术哲学的理论和思想形态上。譬如,西方较早的一部美学史名著鲍桑葵的《美学史》开宗明义就说:“一直到十八世纪后半叶,人们才采用了现今公认的‘美学’一词,用来称呼美的哲学,把它当做理论研究中一个独立的领域。但是,美学事实的存在却要比‘美学’一词早得多,因为,即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从更早的哲学家算起,那么至少可以说早在苏格拉底时代,希腊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对美和美的艺术进行思考了”。我们看到的其他各种美学史著作也基本上遵循这同一思路。不仅西方美学史如此,而且中国美学史亦然。

      由此可见,“美学”一词,虽然产生在18世纪中后期,但它使用的范围却决不限于18世纪之后,而是向前扩展至古希腊;也不限于西方,而是扩展到东方,中国乃至全世界。“美学”一词的扩大使用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新词、新概念可能产生得较晚,但如果它能对以前的某种事实、现象作出较合理的概括,则它的使用范围自然可以向过去的历史时代的相关对象扩展,而不必受特定时代的局限。“美学”一词是如此,“审美文化”一词我想也是如此。

      “审美文化”在中国虽是现代新概念,但近年来对此词的扩大使用,则是相当普遍、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不独中国,早在70年代,前苏联美学界已在扩大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了。前苏联著名美学家奥夫柏尼科夫的《美学思想史》在简述了古代东方民族的审美意识发展史之后强调指出,“审美文化的发展绝非始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它在阶级社会的东方各国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这里,“审美文化”一词的含义相当广,它涵盖了一切艺术和审美的感觉、意识、观念、趣味、需求和各种形态包括萌芽状态的艺术品。它显然不仅用以指涉现代艺术文化,而且更多地用以指涉古代的甚至原始的艺术文化。而奥夫柏尼科夫这部著作是他在莫斯科大学多年讲课基础上写成并于1978年正式出版的,说明至迟在70年代,前苏联美学界对“审美文化”一词的扩大使用已没有疑问了,已毋需对此词的含义再作专门解释了。

      还有一种观点与此相近,认为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高级阶段的产物,因此,它只属于当代。据此推论,无论中、外,20世纪以前就没有审美文化了。我认为这也难以成立。

      黑格尔有一段话,其实已初步表述了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或人类生活)的高级阶段的需要和形态的观点,这里不妨转引一下:

      只要检阅一下人类生存的全部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我们的日常意识里种种兴趣和它们的满足有极大的复杂性。首先是广大系统的身体方面的需要,规模巨大、组织繁复的经济网,例如商业、航业和工艺之类,都是为着满足这些需要而服务的。比这较高一层的就是权利、法律、家庭生活、等级划分,以及整个的庞大国家机构。接着就是宗教的需要,这是每个人心里都感觉到而从教会生活中得到满足的。最后就是分得很细的科学活动,包罗万象的知识系统。艺术活动,对美的兴趣,以及美的艺术形象所给的精神满足也是属于这个范围的。这里就有这样一个问题:联系到世界中其它生活部门,这种需要有什么内在必然性呢?……因为它们不只是借效用就能联系在一起,而是相辅相成,这个范围的活动要高于那个范围的活动;因此,较低范围的活动努力要超出本范围,只有通过较广兴趣的较深满足,原先在较低范围里不能实现的到此才得到完满的解决。这才是它们的内在联系的必然性。

相关文章: